据统计,宁波的工业企业在1914年时还不到20家,但从1919年到1930年,宁波已拥有新式企业不下150家。这反映出
A.宁波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 B.当地办厂条件十分优越 |
C.当地使用机器现象增多 | D.机器成为企业主要动力 |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3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A.洋务企业 |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
下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这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
A.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
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
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
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 |
C.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
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 |
1919年6月9日,《民国日报》发表社论说:“工人的生计,是很窘的,今天罢工,明天没有饭吃,这是一件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自家办的工厂、工场,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所以抵制许多日货”。该社论旨在
A.坚持实业救国理想 | B.促进五四运动发展 |
C.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 D.肯定工人爱国行动 |
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
1840~ 1895 |
1895~ 1911 |
1911~ 1927 |
1927~ 1937 |
1937~ 1945 |
1945~ 1949 |
国家 |
英国 |
英国 |
日本 |
美国 |
美国 |
美国 |
数量(万元) |
8026 |
33955 |
69627 |
11969 |
262096 |
47918 |
比重(%) |
82.5 |
28.1 |
44.2 |
37.3 |
75.5 |
68.1 |
A.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 B.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了绝对优势
C.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 D.近代美国在华投资份额不断增长
下表为《1933年—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表》,该表所示的经济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1933年 |
1934年 |
1935年 |
1936年 |
增长指数 |
100 |
103.5 |
105 |
107.6 |
A.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因忙于内战,官僚资本暂时放弃了对民族企业的压制
C.国民政府发行大量纸币刺激了内需,扩大了消费
D.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读下表。这一时期三国输华货物总值的变化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
总值 |
指数 |
总值 |
指数 |
总值 |
指数 |
|
1913 |
96 910 944 |
100 |
28 302 403 |
100 |
5 299 517 |
100 |
1914 |
105 207 580 |
108.5 |
16 696 945 |
58.9 |
4 951 471 |
93.4 |
1917 |
51 989 185 |
53.6 |
—— |
—— |
2 309 160 |
43.6 |
1918 |
49 890 293 |
51.5 |
—— |
—— |
1 568 853 |
29.6 |
A.主要因为中国人民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兴起
B.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短暂春天阶段
C.是中国加入同盟国对德宣战的直接结果
D.客观上为民族企业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
下图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下列对此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反映的经济形态在我国近代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
B.曲线②反映的经济形态均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
C.曲线④反映的经济形态最能代表我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流 |
D.曲线⑤反映的经济形态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只有一千多个,而外商在中国注册商标却达三万多个。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为1:30的比例。从1928年到1937年,这种情况发生较大的改变,在全国历年注册的33806件商标中,中国商人呈请注册的达14668件,占总数的43%。1937年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之比增大到l:4。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1923年前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
B.1928年到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
C.外资的涌入极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
D.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张
A.多是空谈救国或者盲目爱国 |
B.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 |
C.在当时其愿望可以变成现实 |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
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得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
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
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张( )
A.多是空谈救国或者盲目爱国 |
B.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 |
C.在当时其愿望可以变成现实 |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
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
D.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
荣氏企业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企业。1912年后,荣氏企业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同时抓质量、创名牌。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国内“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促成荣氏企业在这一时期发展的因素有
①一战对战略物资的需求 ②国民政府大力支持
③企业自身管理有方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