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张( )
A.多是空谈救国或者盲目爱国 |
B.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 |
C.在当时其愿望可以变成现实 |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
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
D.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
荣氏企业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企业。1912年后,荣氏企业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同时抓质量、创名牌。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国内“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促成荣氏企业在这一时期发展的因素有
①一战对战略物资的需求 ②国民政府大力支持
③企业自身管理有方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字林西报》报道:1927年5月14日,上海最著名的买办世家席宝顺的儿子以反革命罪被捕,五天后,以认捐20万元的国家事业费被释放;5月16日,上海最大的酒业商人赵继镛被以同样罪名逮捕,交20万元后释放;棉纺织厂主许宝箴的儿子以共产党罪名被捕,交67万元后释放……。材料说明( )
A.北洋军阀政府勒索敲诈资本主义企业 |
B.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C.近代民营企业发展缺乏安全的国内环境 |
D.国民政府在上海对企业征收重税以镇压革命 |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对此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单位:1000海关两)
年代 |
各种机器和工具(A) |
农机具(B) |
B/A(%) |
1912—1916 |
15956 |
118 |
0.74 |
1917—1921 |
39269 |
798 |
2.03 |
1922—1926 |
43074 |
390 |
0.91 |
1927—1931 |
55192 |
998 |
1.81 |
A.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并成为主要劳动工具
B.农业近代化发展缓慢
C.民国政府积极倡导农业机械化
D.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机具的发展
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原料供应不足 | B.发展速度迅猛 | C.资本明显短缺 | D.地区分布失衡 |
图为《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曲线图》,该图第一个高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②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④变法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据统计l912~I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 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 |
C.规范了民族工业发展的秩序 | 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 |
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于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在华投资中银行业有79.2%集中于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有80%,工业有67.1%。”造成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
A.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 |
B.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忽视建设 |
C.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 |
D.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 |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 间 |
厂数(家) |
创业资本数(元) |
工人人数(人) |
1913年 |
698 |
330,824,000 |
270,717 |
1920年 |
1759 |
500,620,000 |
557,622 |
A.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B.抵制了外资经济的入侵
C.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
D.促使近代民主革命转入新阶段
下图中所示近代中国五种经济形式,按照A、B、C、D、E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地主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B.地主经济、外国资本、洋务经济、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C.外国资本、洋务经济、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
D.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洋务经济
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
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 |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中说到“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材料反映了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是
A.振兴荣氏家族昔日的雄风 | B.与外商企业争利 |
C.挽救中国的纺织业 | D.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维护民族利益 |
1936年初,国民政府规定,对农产品加工,提倡就农村或其附近发展,对一般工业应由政府实行保护和奖励的政策,对于那些地方上无力举办的大工业,应由政府、企业家一致进行。这说明国民政府采取的行动是( )
A.实行“币制改革” | B.鼓励外资投资国内产业 |
C.提倡国货运动 |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