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的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过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912—1913、1914—1918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A.4.6个 | B.3个 | C.2.6个 | D.0.55个 |
“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宋时期 | B.明朝后期 | C.民国初年 | D.新中国时期 |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主客观因素不包括 ( )
A.全国基本统一 | B.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 |
C.国民政府的一些政策和措施 | D.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
“实业救国”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它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①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商品的渗入③巩固了资产阶级对政权的控制④限制了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材料二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两段材料皆据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请回答:
(1)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基础的?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列举1901年到1920年间体现近代中国“沉沦”的重要历史事件。
(3)简要分析1901年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金龙香烟广告:“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之利权。……”,此广告一出,该香烟销量大增,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
A.鸦片战争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C.中华民国成立之初 | D.新中国成立之初 |
国民政府前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进步作用是()
A.促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 B.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
C.为国家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 D.使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春天的原因是( )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扶植 | B.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创造的条件 |
C.西方列强忙于战争 | D.民众的爱国激情 |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知识分析,你选择解决这种态势采取的方法为
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
C.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 |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合,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说明
A.中国的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 B.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 |
C.中国已经成为近代化法治国家 | D.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已经确立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