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是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1902年3月,保兴面粉厂建成投产,标志着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开创近代工业的开始。
——杨旭:《荣氏兄弟》
材料二:1912年,荣氏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1916年,又投资创办了申新纱厂,不久扩展为两个纱厂。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4个,荣氏家族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民族资本家。
——《荣氏家族百年创业传奇》
材料三: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2年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12年到1922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F2可能是哪些因素?
下图是不同历史年份我国轻工业与重工业比重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20世纪初,收回利权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
B.北洋军阀统治初期,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
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轻重工业比例失衡 |
D.“一五”计划的完成,工业结构日趋合理 |
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的废除 |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
C.表明其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
D.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
下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 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
1914年—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数量却大幅下降。导致这一现象的客观因素是( )
A.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 B.抵制日货运动蓬勃发展 |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D.西方爆发严重经济危机 |
下图是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某商标图片(大明火柴公司,救国火柴),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
A.民族工业产生于火柴业 |
B.民国初期诞生了工人阶级 |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实业救国思想 |
D.中国火柴工业技术水平世界第一 |
1930年,武汉蔡明伟夫妇创办小吃店“蔡林记”,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武汉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蔡林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蔡明伟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有可能是 ( )。
A.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
B.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
C.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 |
D.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 |
民国时期的“火柴大王”刘鸿生说:“真正使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材料说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得益于( )
A.西方先进技术的支持 | B.民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提高 |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 D.民国政府规定禁止洋货进口 |
1912年,在日本学习化工的范旭东得知武昌起义成功后,回国创办水利碱厂,成为著名的“化工大王”。这一史实表明,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
B.清政府放松了对民族工业的限制 |
C.辛亥革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热情 |
D.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了“币政改革”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既然退却才是正确的,那我们就必须退却。”
——《苏联的共产主义》
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欧美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一时之间,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里,“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宁的“退却”和美国的“计划”各指何事?两者各有何突出特点,其实践产生了哪些相似效果?
材料二 在1933年到1934年初,统制经济这名词有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于报刊著作上。国民政府专家罗敦伟认为“九一八”之后,中国“真正求得国难出路的基本方策”应是实施“统制经济”。他批评中国的经济学者大半是“自由主义的理想者”,那不过是一个“梦幻”,而“事实告诉我们,许多国家都向统制经济途上进展”,如德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及日本,苏俄更是如此,各国“差不多是想把政府化为生产的管理机关。”他认为,在中国实施统制经济政策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之凌乱散漫,社会秩序之纷乱无章,政治社会之变化莫测”,是一剂良方。
——摘编自蔡双全《简析20世纪30年代学术界关于“统制经济”与“自由经济”之争》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敦伟“统制经济理论”的核心及其目的,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该理论产生的国际因素。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其中发展的“短暂的春天”是指( )
A.民国初期 | B.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
C.抗战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表一:1920~1936年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
1920年 |
1936年 |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
中国资本 |
6.61 |
44.8 |
26.09 |
63.2 |
9.0 |
外国资本 |
8.13 |
55.2 |
15.16 |
36.8 |
3.9 |
合计 |
14.74 |
100.0 |
41.25 |
100.0 |
|
表二: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及比重(1920~1936年)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
1920年 |
1936年 |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
官僚资本 |
1.84 |
42.2 |
2.22 |
12.0 |
1.18 |
民族资本 |
2.51 |
57.8 |
16.32 |
88.0 |
12.41 |
合计 |
4.35 |
100.0 |
18.54 |
100.0 |
|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1928年发起“改订新约运动”……根据与美国等列强的约定,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的推动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 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锭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锭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18家炼铁厂中,停炉者有14家,其余4家仅能勉强维持生产。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扼要指出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的发展变化。并根据材料二概括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简析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发展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结合资料三及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据统计,近代中国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出现在1936年。此后的13年(至1949年)中, 中国的工业产量和农业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为近代百年经济史中最严重的衰退阶段。导致这一衰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帝国主义掠夺 | B.国民党发动内战 |
C.北洋军阀混战 | D.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