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国民大革命
高中历史

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的废除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C.表明其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近代中国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出现在1936年。此后的13年(至1949年)中, 中国的工业产量和农业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为近代百年经济史中最严重的衰退阶段。导致这一衰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帝国主义掠夺 B.国民党发动内战
C.北洋军阀混战 D.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属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重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单位  :1000海关两

指出材料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 5分)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右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它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

A.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涉及中国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D.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侨批”是华侨汇寄至国内的信件、汇款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据史料记载,仅1930年通过民办的侨批局汇至晋江地区的侨汇就达1 800万银元。以此为据,可以推断(      )

A.晋江缺乏近代意义上的邮政机构
B.政府鼓励晋江华侨在家乡投资
C.近代晋江经济具有侨乡特色
D.晋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边的示意图,造成图示现象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

A.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想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各种银两、银元、铜币和形形色色的纸币并行流通,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1931年秋,物价开始下降,中国进入经济危机,1934年是中国经济危机最严重的一年。面对日本不断扩大侵略的局面,国民政府加快 了币制改革的步伐。1933年4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废两改元”的训令,规定自4月6 曰起,所有款项之收付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元,不得再用银两。1933年8月,美国又 宣布白银国有政策,为提高白银储备,美国高价收购白银,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白银外流, 造成通货紧缩,物价跌落,商业萧条,银行倒闭,人心浮动。为摆脱这一困境,1935年 11月起,国民政府开始实施法币政策,实行白银国有,统一货币发行权并统一使用发行的 中央、中国、交通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发行的纸币逐渐收回停止使用。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国民政府实行白银国有政策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资本家来华经营贸易与投资。与此相随,一些外国银行也纷纷在华设立分支机构。至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华的外国银行为英国所垄断。
1872年,德国政府在上海成立了德意志银行上海分行。该行不但参加中国生丝出口的抵押放款,同时也参加洋煤进口的抵押放款。
1889年德华银行成立,总行设立于上海。其后又在天津等13个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从而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金融网络,以便与日,英、俄等国金融组织相角逐。德华银行除经营传统银行业务外,其章程规定德华银行以促进德国与亚洲之间的贸易为目的,负有支持对外贸易,办理国际清算的任务。德华银行业务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发行纸币,这是德华银行的特权业务。从1904年起德华银行就棚有对胶州湾及中国各地发行纸币的特权,其纸币发行量从1907年的不过447 774.04两,到了1913年这2 595 968两。德华银行还带有浓厚的投资银行色彩。如1896年,清朝政府为筹借第2期对日赔款,拟募集公债160万镑,由英国汇丰银行和德国德华银行各承受其半数。而后德华银行又承受了津浦铁路,湖广铁路铺设借款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其势力不亚于英商汇丰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跨国银行中颇有影响。
随着欧洲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民国时期华资新式银行业的发展,德国的在华银行业逐渐走向了萧条。一战爆发后,德华银行青岛分行及其在鲁投资全部被日本接收。二战期间,德华银行虽又与日本银行合作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建立了立脚点,但抗日战争胜利后,各地德华银行由我国国家银行接收。
——摘编自曹艳荣《德国在华银行业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在华银行业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在华银行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加紧研究制定推动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盐业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政企分开,取消食盐专营”。此消息一出,公众与业界反响强烈,皆认为在我国持续了2600多年的食盐专营制度将要废除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管伸开创了中国食盐专卖制度,使得齐国国力大增,为称霸诸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开始任命御史大夫张汤等实行盐铁官营,对食盐经营进行严格管理,禁止富豪雇人擅有山泽之利。对私自煮盐者,没收煮盐工具,还要处以“铁左趾”的酷刑。……汉昭帝六年(公元前81年),举行了中国经济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形成了重要文件——《盐铁论》。……在宋太宗至真宗这段时间,主要实行禁榷法。禁榷法包括官卖、计口授盐、计税敷盐、计产敷盐和常平盐等。……明朝主要实行民产、官收,就场专卖的办法。专卖制主要有三种:开中法、计口授盐法、商专卖法。其中商专卖法是盐专商直接与灶户交易,官府不再向灶户收盐,而令灶户按引纳银,商人则直接向灶户购盐而不经官。
——摘编自曾双余《中国2600年盐制演绎寻踪》
材料二  1913年,袁世凯与英、法等五国银行团签订了《善后借款合同》条款,……承认要在外人襄助下,对中国盐税征收办法实行整顿改良。……根据善后大借款合同,英国人丁恩担任盐务稽核所会办,……丁恩在印度实行的“就场征税、自由贸易”的盐政政策卓有成效。来华前,对中国的盐务已做了较深研究,到任后第二天,他就给财政部提出了《改良盐务条议》的条陈,明确提出:“盐政欲增加收入,罗致巨款,政府不必独揽制造。……如能设法于盐斤未离滩之先,即将课税全数征收,则收入自然源源不穷。”……尽管遇到种种阻难,但开放引岸(指定给请引行盐的盐商的专卖区)、自由贸易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在丁恩及其国内改革派的努力下,民国初年的盐务改革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民国初年的这次盐务改革,客观上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过程中建立的稽核制度,对后来的中国盐务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盐务近代化的开端。……后人评价丁恩为“热心改革家”、“主张废除专商最力之第一人”。
——摘编自潘前芝《1913,中国盐务大改革》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盐政发展的历程。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盐政改革的原因,并简要加以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1912-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八十多项,如《暂行工厂通则》《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矿业、渔业、林业等很多方面……20世纪30年代,上海安乐纺织厂成立毛纺部生产英雄牌绒线。当时英国的蜜蜂牌、飞艇牌绒线风靡市场,安乐厂为了竞争市场大做广告,在广播电台精彩节目中插队播广告,对各大绒线商店百货店免费赠送新颖霓虹灯广告,在公共汽车车身上做英雄牌绒线的彩画……宣传活动的成功使英雄牌绒线声誉鹊起,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而打破了英国绒线独霸市场的地位。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则采取有奖促销手段——在部分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从而打开、占领市场。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
材料二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为为公私合营企业……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1)史学界认为1914-1936年的22年是中国近代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点及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包括(  )      
①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 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格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百年巨商》
材料四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一枚炸弹在先施公司东南角爆炸,炸死炸伤职员、顾客、行人近千人,先施公司损失惨重;上海沦陷后,先施公司受到日军强制管制;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美货倾销中国,先施公司受此影响,元气大伤,资金枯竭。
新中国成立后,先施上海百货1954年公私合营,成立国营上海时装公司。先施公司本部经营重心移至香港,存续至今,并于1993年重返上海南京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据材料四分析影响先施公司发展的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493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第二年开始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于拉丁美洲。其中超过80%的白银运抵欧洲,而欧洲又将其中40%运往亚洲。除此之外,留在美洲本土的仍有20%运抵亚洲。中国在这三百年间,共计输入白银6万吨。
——德烈·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近代以来美洲白银的流向状况。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明清之际从外域流入中国大量白银,种类繁多。而清代中期(1780年)以后主要是前期的本洋(西班牙银元)和后期的鹰洋(墨西哥银元)。外国标准化的银币在中外贸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逐步改变了中国的货币体系。短暂而迅猛的白银外流使中国脆弱的银本位制度不堪其负,中国的社会和政府都不得不对这样的白银外流做出了巨大的反应。而这一切又都进一步说明了外国白银,特别是银元在中国的至关重要的地位。
——公一兵《1780-1880年间中国白银出入的变化及外国银元之地位》
(2)导致材料二中中国“短暂而迅猛的白银外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巨大的反应”指什么?
材料三:美国于1934年6月颁布“白银法案”,提高世界银价,从国外收购白银,从而完全背离了它在1933年7月伦敦国际经济会议订立的白银协定中承担稳定世界银价的责任。仅到1934年底世界银价即比上年上涨26.7%。美国“白银法案”对中国的冲击,正给国民党政府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国民党政府化灾为“福”,变被动为主动,放弃银本位,代之以不兑现纸币法币,独掌全国的纸币发行权。        ——张术林《1935年国民政府改行法币的苦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白银外流的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
(4)综上所述,影响中国白银流向的原因有哪些?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同仁堂见证了中国300多年社会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片断一   1669年同仁堂由乐显扬创建,1723 年开始供奉御药,创业初成。同仁堂人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己任,讲究“仁心仁术”之道。
片断二  步入近代,同仁堂除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外,还积极利用官方联系以图在原材料、定价权、品牌维护、资金方面获得好处,企业获得新发展。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同仁堂业务逐渐萎缩。
片断三  解放后,同仁堂业务逐渐恢复和发展。1954年8月27日,随着乐松生在一纸协议上签上姓名,乐家拥有同仁堂300余年的历史戛然而止。
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成立了“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1993 年,同仁堂在香港开设海外第一家门店。1995 年初以来,同仁堂10条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 TGA 认证,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1998 年以后, 同仁堂在世界各地开店 22 家。
——据杨在军《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等
(1)据片断一,指出同仁堂的文化理念与中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相吻合,该流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据片断二,概括近代同仁堂的发展态势,并结合时代背景简述其原因。
(3)据片断三,指出推动同仁堂在1954年转型的历史事件。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仁堂经营模式改变的有利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国民大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