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国民大革命
高中历史

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年
2383.58
10
4.92
1915年
2097.34
9
3.30
1916年
2062.07
4
1.42
1917年
1559.43
8
5.47
1918年
1334.08
3
0.66
1920年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谋国民生活的安定与抵御外侮的国防能力的充实”,《请积极发展民营重工业以充实国力案》指出:“为从事经济建设应速完成重工业”,由“中央予以指导,令各省分别举办,以民营为主,或官民合办,以助成之。”以上材料内容与下面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戊戌变法中“百日维新”法令
B.北洋政府初期奖励实业政策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实业救国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他的核心思想是

A.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
C.实业泛指农工商业,重点在工业 D.办实业既可救贫致富,又可富国御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1912—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八十多项,主要内容有:解除对民间兴办工商业的限制;实行专利制度,奖励植棉、制糖、牧羊;对新办企业予以惠政策,实行保息制度,对民族工业品及其原料减免捐税等等。这表明(      )

A.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
B.资本主义发展“短暂春天”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的政策
C.实业救国和民主科学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两大思想主流
D.南京临时政府高度重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的新变化是
A 洋务资本     B 民族资本     C 外国资本     D 官僚资本的形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初年,生活在上海的某君能够享受到
①打电话与女友约会 ②坐小汽车逛街 ③穿着中山装看电影 ④喝着咖啡读《新华日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来源: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合,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说明                                 

A.中国的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B.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
C.中国已经成为近代化法治国家 D.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已经确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为中国近代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金龙香烟广告。其主要文字表述为:“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之利权。……”从该广告能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洋烟开始传入中国
B.大力倡导使用国货
C.中国出现了最早的香烟广告
D.外货垄断中国局面彻底改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回答问题。
1892年1月18日《申报》有这样一篇报道:“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初祗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该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是      

A.外国商品物美价廉 B.洋务运动初见成效
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与扩展,这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尊孔读经
B.宣传“民主”“科学”
C.倡导“兼容并包”
D.鼓吹“文学革命”

某搏物馆展出了民国初期的三张火柴商标,商标中的文字分别是:“振兴国货,挽回利权”、“还我河山”、“中国兴”。下列阐释与图6这组商标内容最为贴切的是

A.表明民众爱国意识的觉醒 B.显示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反映了实业救国的历史潮流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为华亭分县。大海滨其东,吴淞绕其北,黄浦环其西南……诚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也。
——嘉庆《上海县志》
材料二
苏州河曾经是一条宽达5000米的大河。宋元之间,河道逐渐狭窄,到明初河宽仅500余米。
材料三
1912年至1925年间,苏州河畔,烟囱林立,船行如织。刚从日本回国途经上海的郭沫若,望着河岸的烟囱,吟颂道:“啊,巨大的烟囱中,盛开着20世纪文明的黑牡丹。”
材料四
1909年建在苏州河下游的闸北水厂,5年后水厂被迫加氯消毒,23年后,水厂迁至杨浦黄浦江边。到了50年代末,苏州河已像是上海城区胸口的一条黑色的带子。“文革”时期,苏州河已是臭名在外。当时的上海市曾发动数万人“向苏州河宣战”,从河底挖泥,但事倍功半,苏州河的污染仍在加剧。 苏州河边的人们,痛恨她,诅咒她,但却只能忍受。开放之初联翩而至的欧美人、日本人、港台人,他们却不喝上海的水,而是自备饮用水。这让书记市长们非常难堪。
材料五
1983年中国第一个世行(世界银行)项目,被命名为“苏州河合流污水一期工程”。朱镕基市长曾将治好苏州河比作向上海人民还债,债权人是苏州河和她两岸的人民。……21世纪初苏州河干流的黑臭基本消失。“看得见苏州河的房间”,也已成为房地产商的广告口号。
——以上材料均摘自《南方周末》  2001-09-29
(1)上海县是何时从华亭县分治而出的?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分治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元以来导致苏州河变窄的主要社会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推断苏州河两岸有哪些不同类型的企业?你怎样看待郭沫若当时的心情和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河流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鞋是常见的生活用品,但“脚上文化”却折映了历史变迁。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结合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产“欧式”女鞋流行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这“另一阶段”中国社会的变化可能有
①民族工业开始出现小浪潮     ②列强对华侵略开始资本输出为主阶段
③孙中山等开始革命探索       ④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920—1936年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货币单位: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
6. 61
44.8




 

 

26. 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 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 25
100.0

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这一时期外国资本始终占主导地位          
B.这一时期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这一时期中国资本增长率超过外国          
D.中国资本增长的前提是社会和平稳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得益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政府政策的强力推动
C.美国对中国经济支持
D.群众爱国运动的推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国民大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