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1)从图中 A、B、C三个发展阶段中任意提取两个阶段,指出该类企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把图中的D段曲线图用黑色签字笔绘制出来。
近代前期,中国资本主义经历了从产生.初步发展.到进一步发展的三次浪潮,据此回答:
(1)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何时产生的?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是在何时?初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其政治影响是什么?
(3)中同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是何时?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其最重要的政治影响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民国元年9 -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719万余元,总支出7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010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893597英镑。
(1)依据材料分析民国初年的财政状况及其影响。
20世纪30、40年代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遇的严峻考验。
(2)结合资料及历史知识,阐释日本侵华行为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空前破坏。
1949~1978年被称为走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3)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
许多学者提出,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对外开放,开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顺应国际的发展潮流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质的飞跃的新阶段。
(4)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的主要表现。
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不同消费观念。并指出材料二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
材料三 鸦片战争之后,崇尚洋货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品都要带个洋字”。民国初年,出现了倡导使用国货运动,“消费品都要带个华字”。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出现“崇尚洋货”和“倡导国货”的原因。(6分)
材料四 山东城镇居民“九五”时期消费结构表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
消费支出构成(%)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食品支出 |
43.6 |
40.9 |
39.6 |
37.1 |
34.7 |
衣着支出 |
17.4 |
16.7 |
14.0 |
13.6 |
13.2 |
设备用品及服务 |
9.4 |
9.5 |
10.4 |
12.2 |
11.2 |
医疗保健支出 |
3.9 |
4.5 |
4.5 |
4.9 |
6.4 |
交通通信支出 |
4.9 |
5.5 |
6.2 |
6.0 |
7.0 |
娱乐文教用品及服务 |
10.0 |
11.2 |
12.8 |
13.3 |
14.2 |
居住支出 |
6.7 |
7.1 |
7.9 |
8.2 |
7.9 |
杂项商品及服务 |
4.6 |
4.6 |
4.6 |
4.7 |
5.3 |
(3)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时期山东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
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郑观应1894年《商战》
材料三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清末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用机器,精制造……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数,御侮自在其中。
——张謇1895年《条陈立国自强疏》
材料四 余以为舍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外,殆无他策。政策果能实现理想中之结果,则大而世界,小而中国,无不受其利益。余理想中之结果,至少可以打破现在之所谓列强势力范围,以消灭现在之国际商业战争与资本竞争,最后且可以消除今后最大问题之劳资阶级斗争。
——孙中山1920年《建国方略》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二、三,比较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异同点。
(3)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在发展实业问题上的明显变化。归纳他持有这一主张的主要理由。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1894,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 |
商办 |
外国人办 |
||||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1872—1894 |
53 |
4687 |
9.6% |
103 |
28000 |
57.3% |
1895—1913 |
463 |
90801 |
41% |
136 |
103153 |
46% |
材料二 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
创办时间 |
创办人 |
刊物名称 |
1898 |
梁启超 |
《时务报》 |
1898 |
严复 |
《国闻报》 |
1903 |
章炳麟 |
《苏报》 |
1905 |
孙中山 |
《民报》 |
材料三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
发起人 |
在议会中所占席位 |
政治派别 |
国民党 |
宋教仁 |
392 |
革命派 |
共和党 |
黎元洪 |
176 |
旧官僚 |
统一党 |
程德全 |
24 |
旧官僚 |
民主党 |
汤化龙 |
24 |
立宪派 |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表反映的两种企业在两个时段的发展趋势如何。简析1872——1894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1895——1913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这种政治局面说明社会发展的主要状况是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指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发展方向,并分析其没有变成现实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中国棉纺织厂投资及拥有纱锭情况简表
企业类型 |
1913年开工纱锭数 |
1913年织布机数 |
1914年厂平均拥有纱锭数 |
外 商 |
338,900锭 |
1,986台 |
51,664锭 |
华 商 |
484,192锭 |
2,016台 |
23,686锭 |
材料二 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锭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锭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省 区 |
直隶(含京津) |
江苏(含上海)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湖北 |
奉天 |
陕西 |
其他 各省 |
工厂数 |
455 |
155 |
42 |
33 |
31 |
20 |
19 |
19 |
3 |
5 |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什么时候在什么地区兴起?
(2)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棉纺织业状况如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原创】“北范南吴”为建立中国基础化学工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初,中国的轻重工业有了初步发展,纯碱的用量不断增加。当时国产的天然碱和一些小作坊厂用路布兰法生产的碱,不仅质量低成本高,而且产量小,满足不了需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交通梗阻,进口纯碱数量减少,碱价上扬七八倍,致使国内以碱为原料的工厂纷纷倒闭,设厂制碱已成为当时迫切的需要。
1919年,范旭东在天津兴建永利碱厂,邀请留学美国的博士侯德榜主持技术工作。永利碱厂在没有专利的情况下,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生产出纯碱。1926年该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1931年侯德榜撰写了《纯碱制造》,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关于苏尔维法制碱技术的权威著作,在不少国家一版再版,轰动了国际化工界。
材料二:
1937年,天津永利碱厂被迫关闭,范旭东在乐山的五通桥筹建永利川厂。永利川厂决定购买德国新发明的察安法制碱专利。但因德方技术封锁和附加条件苛刻而未能实现。侯德榜决心自己开发制碱新工艺。1943年试验取得成功,简化了生产流程,使纯碱成本仅为苏尔维法的40%。1943年12月侯德榜被选为英国皇家化学工业学会名誉会员。侯氏碱法使我国制碱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此法曾向国民政府申请专利获得批准和支持。但限于当时四川的条件,未能投入工业化生产。
材料三:
1921年,吴蕴初与他人合伙办厂,生产味精,商标为“佛手”,厂名叫“天厨”。1923年8月正式成立上海天厨味精厂。吴蕴初不断改革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使味精在国内外赛会上连续获奖,迫使日本“味四素”退出中国市场。1926—1927年先后向美、英、法等国申请了专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旭东兴建永利碱厂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30、40年代,影响永利碱厂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永利碱厂和天厨味精厂发展的影响,并归纳两厂获得发展的共同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中国平均每年注册工厂数
年份 |
1903—1908 |
1913—1915 |
1916—1919 |
每年平均新注册的 工厂数 |
21.2家 |
41.3家 |
37家 |
材料二 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买南阳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18家炼铁厂,停炉者14家,其余4家仅能勉强维持生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下表是关于民国时期几类商品所占国内市场比重的变化情况。它说明了当时中国
项目 |
1920年 |
1936年 |
机器制造品 |
12.9% |
20.5% |
手工制造品 |
32.2% |
25.5% |
农产品 |
45.4% |
45.9% |
①民族工业品在数量上超过了进口品 ②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③近代工业化进程有所发展 ④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1912-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八十多项,如《暂行工厂通则》《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矿业、渔业、林业等很多方面……20世纪30年代,上海安乐纺织厂成立毛纺部生产英雄牌绒线。当时英国的蜜蜂牌、飞艇牌绒线风靡市场,安乐厂为了竞争市场大做广告,在广播电台精彩节目中插队播广告,对各大绒线商店百货店免费赠送新颖霓虹灯广告,在公共汽车车身上做英雄牌绒线的彩画……宣传活动的成功使英雄牌绒线声誉鹊起,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而打破了英国绒线独霸市场的地位。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则采取有奖促销手段——在部分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从而打开、占领市场。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
材料二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为为公私合营企业……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1)史学界认为1914-1936年的22年是中国近代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点及影响
晚清时期,国门渐开。虽然清政府抱残守缺,但是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仍然不可抗拒地发生着变革。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强烈要求觐见清帝,但不行跪拜之礼,清廷坚决不允。经过长期交涉,中外双方达成妥协,清廷同意外国公使可不行跪拜之礼,外国公使觐见他国君主,惯例是三鞠躬,“此次在中国请觐,改为五鞠躬,以昭格外敬诚”。
——王开玺:《试论中国跪拜礼仪的废除》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三: 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甲午战争后,洋货倾销,大量利源流向国外。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外礼仪之争反映了双方什么样的观念或心态?双方的妥协有无积极意义?为什么?
(2)根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基础的?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开始经济立法的。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2和1914年各国在华投资简表(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俄国 |
美国 |
1902 |
264.4 |
97.8 |
171.3 |
246.2 |
27.0 |
1914 |
602.7 |
195.9 |
278.1 |
281.6 |
59.3 |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以上,八年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一战结束不久,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帝国主义对华投资有什么变化?带来了什么后果?
(2)材料二提供的数字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
(3)造成材料四的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为什么“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