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920~1936年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资本的产值比较表。该表反映的现象,直接说明
项目 |
1920年产值(亿元) |
1936年产值(亿元) |
1920~1936年均增长(%) |
官僚资本 |
1.84 |
2.22 |
1.18 |
民族工业资本 |
2.51 |
16.32 |
12.41 |
A.民族工业遭遇重大挫折 B.官僚资本主义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成为经济主体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措施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 |
B.实行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 |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D.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的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建立的政府是军人的革命政府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高速发展 |
C.一战是“经济奇迹”的最主要原因 |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
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这两个人是因为
A.他们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中国工业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
B.他们都创办近代民族工业,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C.他们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
D.他们都主张效仿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
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A.金融机构竞争乏力 | 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
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 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
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 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 |
C.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 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 |
爱国资本家范旭东等人于1918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制碱厂——水利碱厂,到1927年碱厂年产碱13 400万吨,在与英商卜内门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下列不属于促进其发展的因素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奋斗 | B.倡导国货、振兴实业运动 |
C.中华民国政府颁布的法令 |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
A.万马齐喑究可哀 | B.小荷才露尖尖角 |
C.千树万树梨花开 | D.无可奈何花落去 |
下列有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经历了近一百年的发展史 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 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碍和限制 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阻碍和促进的双重作用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不断调整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能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的重要措施。并分析这一政策的实施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总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最大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农经济自战国以后,一直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统治地位。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农业总产值 |
461 |
510 |
535 |
575 |
610 |
材料四 下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十六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并概括与此发展状况相关的农村政策。
(4)依据材料四,有58%的人评价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
据统计,1900年以前的30余年间,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族工矿企业有150家,资本总额5000余万元;1901-1911年的10年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家,资本总额近1亿余元,是以前30余年的两倍多。造成这种变化的因素有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刺激 ③列强资本输出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④欧美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假如你是一位近代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
①甲午战争后,创办了一家纺织厂,发展较快 ②一战期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富 ③日本全面侵华期间,企业内迁 ④解放战争期间,因多种原因,企业最终倒闭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材料一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中国古代商业史》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客居。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上海在鸦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 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为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材料四 民国初年工业分布状况统计图 (单位:千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年间上海成为中国第一繁盛商埠的原因.
(4)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