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

全国抗战之初,李宗仁发表《焦土抗战论》等一系列文章,提出:“举国一致,痛下决心,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更不惜化全国为焦土,以与侵略者做一殊死之抗战。”他的这一主张后来遭到很多人的批评。下列对双方主张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李宗仁的主张充分表达了民族抗战的决心
B.“焦土抗战”是当时中国抗战的最佳途径
C.批评者在政治立场上与李宗仁严重对立
D.批评者基本上应该被判定为汉奸卖国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桧林在《抗日战争》一书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存在两个战场。这是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这两个战场(   )

A.是193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发展的结果
B.极大地影响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局
C.在抗击日军时所处的战略地位是相同的
D.在抗击日军时实施的战略战术是相同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桧林在《抗日战争》一书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存在两个战场。这是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这两个战场

A.是193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发展的结果
B.极大地影响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局
C.在抗击日军时所处的战略地位是相同的
D.在抗击日军时实施的战略战术是相同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抗日力量,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   )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0年9月,重庆《大公报》的一篇社论说:“三年多的抗战军事,应战二字可以尽之,敌军来攻,我们应战;敌军不攻,我们转战;敌军此处攻,我们他处不战,形式上几乎完全是被动的。这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敌军将南侵,我们先北战,这在战略上讲,也是一种进步。”“北线之战”指的是(   )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   )

战役名
中方统计
日方统计
平型关战役
歼灭日军1000余人
亡167人,伤94人
武汉会战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徐州会战
毙伤日军5万余人
伤亡3.2万余人
百团大战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影响这一曲折历程的原因有(   )
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②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③国际形势的影响                     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而引起。日军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所依据的条约(  )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
C.由英、美、俄、德等多国共同参与签订
D.标志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  )

进攻比率
武汉会战前
日方
百分之九十四
中方
百分之六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日方
百分之五十六
中方
百分之四十四
日军每日前进
公里数
武汉会战前
四十公里
1939年底
二百公尺
1940年底
不进反退

 
A.日本速战速决的失败           B.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
C.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           D.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四位同学对“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的看法。(    )
甲同学:正面战场,奋力杀敌 乙同学:敌后抗战,分割包围
丙同学:统一战线,凝聚力量 丁同学:美苏援助,致命一击
其中,看法正确的同学是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   )

进攻比率
武汉会战前
日方
百分之九十四
中方
百分之六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日方
百分之五十六
中方
百分之四十四
日军每日前进
公里数
武汉会战前
四十公里
1939年底
二百公尺
1940年底
不进反退

 
A.日本速战速决的失败
B.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
C.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
D.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它反映了(   )

A.敌后根据地已遍及全国 B.国共两党既合作又斗争
C.晋成为全国抗日主战场 D.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统计,抗战八年间,八路军、新四军平均每毙伤一敌消耗30发子弹、7枚手榴弹;国民党军队平均每毙伤一敌消耗子弹2000发,炮弹12发、手榴弹30枚、而在二战欧洲战场上,苏军平均毙伤一敌消耗30发炮弹、1300发子弹、230公斤航空炸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平均毙伤一敌要耗费3吨炸药。这可以佐证

A.中国军民抗战的艰难
B.中国军队较之美苏军队更具战斗力
C.反法西斯战场相互配合
D.军队现代化是战争取胜的唯一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