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史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A.矿业资源互补 | B.人力资源共享 | C.科学技术交流 | D.消除贸易壁垒 |
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包括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 经济政治 |
B. | 文化传统 |
C. | 人口密度 |
D. | 地理环境 |
对下列启蒙思想家的评述,错误的是 ( )
A.图①的学说使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
B.图②的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
C.图③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所以他反对私有制 |
D.图④主张天赋人权,其主要著作是《纯粹理性批判》 |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A.粉碎袁世凯独裁和帝制企图 | B.维护真正的其和制度 |
C.反对军阀割据保证国家统一 | D.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 |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
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 | B.列强由此获最惠国待遇 |
C.列强对中国有限让步 | D.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
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交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连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客;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于以采纳。清木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上,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涌现了许多杰出任务。在下列人物及对应的成果之间连线。
李大钊 |
● ● ● ● ● ● |
《天演论》 |
徐光启 |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
严复 |
《几何原本》 |
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已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
A. |
儒学地位颊覆 |
B. |
列强侵略加剧 |
C. |
政局变化迅速 |
D. |
西学深入民心 |
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其“推动”主要体现在 ( )
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
③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 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④ |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 )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①②④③ | D.①③②④ |
“宗教改革以来的社会化潮流也使新教各派积极从事社会文化活动,参与社会改革,把建立人道主义社会秩序作为教会的神圣职责”。能够论证该观点的史实有
A.马可·波罗介绍了东方文明 | B.利玛窦传播了东西方文化 |
C.克伦威尔打败王党军队 | D.19世纪末,传教士在山东的活动 |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三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