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 |
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 |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早期国家制度受家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并不明显 |
B.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
C.秦汉时期,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并未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
D.唐宋明以来,行政机构的设置与管理制度的调整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政治制度 |
B.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对地方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 |
C.西汉中外朝制度创立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完备 |
D.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 |
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学者张传玺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若以此为论文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论点是()
A.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
B.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 |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
D.明朝设立内阁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产物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
①中央政府和与地方割据势力 ②君权与相权
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④汉族与少数民族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加强对官吏的检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秦汉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和机构是( )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丞相 ④军机处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中国古代皇权专制日益强化,但始终存在许多制约皇权的因素,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相权的存在 ②科举制下士大夫阶层的形成
③监察机构的设置 ④内阁制度的设立。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 )
A.编户制度 | B.三省六部制 | C.中央集权制 | D.行省制 |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 B.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
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 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被废除 |
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 | B.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 |
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 | 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