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经济
高中历史

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中外学者各不相同,甚至有的观点针锋相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写到: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却说: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材料二  黑格尔(1822年)认为: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家长制政体是其基础;为首的是父亲,他也控制着个人的思想。这个暴君通过许多等级领导着一个组织成系统的政府。……个人在精神上没有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伏尔泰却赞赏中国的政府组织结构:“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民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尽管有时君主可以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熟悉的少数人,但他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伏尔泰《风俗论》
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
(说明:可以赞成或反对,也可提出新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它最大的局限在于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的政权解读错误的是(  )

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缺乏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精神
C.专制主义集权思想浓厚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一统”理念影响下的中国对外关系,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威来贡职”。只有君临天下的一元等级世界秩序:中国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边的万邦属国。华夷之辨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对外关系格局里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的情势。怀柔远人指导下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对外国单方面施恩、关怀的体现。
文:朝贡、贸易、通过使节团传播先进文化、教授接纳留学人员;武:军事打击;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体制:天下体系——君臣关系,强时为君,弱时为臣。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心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军力保护诸国,同时在外敌入侵时由邻国充当挡箭牌,为中国争取缓冲时间,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
——择编自何新华《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与清政府的三项外交原则》等
材料二: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办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并做简要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

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B.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进行改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登基仅一个月,雍正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
很快,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清查的机构——会考府。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要认真办理,“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对查出的贪官,雍正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
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雍正极力提倡官吏廉洁奉公的德行操守,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
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故雍正一朝,吏治相对清廉,向来为史家所称道。
——摘编自黄云《简评雍正的吏治整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
自然经济
战国后期
各国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
新中国成立
外国
资本主义经济
戊戌变法
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
八国联军侵华
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
《共产党宣言》
发表

 
以“××××的发展”为主题,从上述表格中选出三个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四个事件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要求:主题明确;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

A.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按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走的道路是(        )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春秋时期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调整?说明这一调整的进步性。
材料二 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德斯鸠检视中国历史后写道,皇帝虽然有好有坏,但既然做了皇帝,理所当然地就视国家为私产,视全体人民为奴仆,穷奢极欲,为所欲为,以苍生为念的好皇帝犹如凤毛麟角,少而又少。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皇帝个人品质
B.闭关锁国,统治腐败
C.封建专制制度
D.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汉时期的县,以户口多寡划分等第;从唐代起,县以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划分等级;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多寡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 (分别指交通频繁、行政业务多、税粮滞纳过多、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作为政区分等的标准。根据这些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力度逐渐加强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秦朝至清朝,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①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权力
②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③对边疆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  [来源 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经济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