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杭州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质检26题)下列的五幅图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材料:
 
请回答:
(1)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这位同学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2)从这五幅图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有效的深层信息?
(3)如果你来研究这个课题,你认为还可以搜集哪些材料?说明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是人类良知和智慧的结晶,摆脱野蛮而日趋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文明的进程经历了从分散到整体,从区域到全球,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系统,它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在历史的发展中,各种文明在不断发展进步,并相互交织、渗透和转化,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和平交往是人类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但也存在暴力交往的消极方式。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华农业文明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1)、近代史上,西方工业文明不断地向中国扩张,对中国农业文明提出挑战,请概述其扩张和挑战的史实。
(2)、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国不同阶层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态度,请概括并举例加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是连绵不断的社会记录,是微型博物馆,方寸之中积淀着一定的史料价值。下图是美国首次发行的有关中国题材的邮票,邮票中央圆圈内印有“July 7. 1937 抗战建国  July. 7. 1942”等字样。

请回答:
(1)该枚邮票上的图案是哪两位历史人物(2分)?请概述其主要事迹(2分)?
(2)从该枚邮票发行时间来看有何特殊的含义?(2分)
(3)该枚邮票发行一年半后,美国对台湾持何种立场?(1分)你认为该枚邮票有何历史价值?(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鸿章答美国记者问(8分)
美国记者: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出路吗?
李鸿章: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来我国投资……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我将牢记格兰特将军的遗训。所有资本,无论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都可以自由来华投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发展经济的观点?(2分)
(2)你认为李鸿章的观点是否有道理?(1分)
(3)当时李鸿章的愿望能否实现?为什么?(3分)
(4)由此你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在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展了旨在“富国强兵”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然而甲午一战表明,两国的“富国强兵”结局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梁启超著《论李鸿章》
材料二   (日本)该国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俩,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
——摘自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给同治帝奏折
(1)分析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举办“洋务”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洋务派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变革”举措?
(2)材料二反映出李鸿章对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认识?
(3)试结合材料及相关历史背景,简要评析中日两国“富国强兵”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
(5)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
(6)下图为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的精神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謇在大生纱厂的《厂约》中,说到他办厂的宗旨:“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所必需。花往纱来, 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 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    
——摘自易乾著《中国民族工商业百年史话》
材料二  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抬商承办。惟一、二大宗实业,如丝、茶改良制造之类,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又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摘自隗瀛涛《实业之梦——张謇传》
材料三  张謇认为:“至于铁矿需本(资金)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借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赡养人民之生活。”
——摘自隗瀛涛《实业之梦——张謇传》
材料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创办了18个企业,参加9个公司的投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欧洲列强迅速增加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中国民族工业无力与之抗衡,大批倒闭。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已经走下坡路了。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张謇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中,张謇提出了怎样的实业主张?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在当时创办企业有哪些有利的国内因素?张謇企业走下坡路说明了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百年张裕,历久弥香”。张裕葡萄酒公司(1889年建)见证了我国民族工业的风风雨雨,是我国良族工业发展的缩影。同时,它也是我国传统民族工业走向世界,成功运作的典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创建到20世纪80年代,张裕葡萄酒公司这一民族工业的传统品牌,经历了哪几次主要发展机遇?简述每次发展机遇出现的原因。(9分)
(2)就张裕葡萄酒公司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和在国际市场上打造民族工业的强势品牌方面,请你提几点建议。(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和经济条件,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验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因此,是不断地在应对矛盾和困境中试验,而不是根据先验的理性的蓝图设计,构成了支配人门作出现代化选择的基础。   
——《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三 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规恶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中国近代史》
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
(2)根据材料二,谈谈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是以怎样的方式来追求现代化的?
(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象?
(4)概括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以上深刻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东南沿海出现。其早期著名企业有哪些?它们的出现有何重大意义?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工业取得了初步发展,其历史原因是什么?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现”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请回答:
⑴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15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⑵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
⑶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19世纪40~60年代)的影响。

来源: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道光年间,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 ,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正像商人捐纳官衔那样,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                                
——(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中国从来只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但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却使人顿生换了人间之慨。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在哪些领域发生变化?并结合当时的形势简要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2)概括指出材料所体现的上述变化的特点。这些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在这些变化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有人说它是“欧风美雨”的结果,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