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A.宗法分封制 | B.郡县制 | C.中央集权制 | D.王位世袭制 |
某班历史课围绕“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方法一 史料研习
玉玺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重要象征。近年来,对于古代帝王用品的收藏与研究日趋火爆。2009年11月5号,乾隆玉玺“八徵耄惫之宝”被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折合人民币4000万元左右拍出。但有文物专家鉴定其为仿品。
(1)下面几条鉴定真伪的依据中,你认为最具说服力的是哪条?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A.民间有关乾隆玉玺的传说 |
B.玉玺的制作、玉质的优劣、印文篆刻等方面 |
C.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对玉玺的鉴定结果 |
D.伦敦苏富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拍卖行 |
方法二 问题讨论
(2)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3)某同学整理了有关“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特点”的内容。请补齐空缺部分。
①皇帝独尊,如:垒帝自称“朕”。
② ,如: 。
③ ,如: 。
(4)综合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皇帝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对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1.发折 |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
7.开面 |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
2.接折 |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
8.交折 |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
3.见面 |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
9.月折 |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
4.述旨 |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
lO.随手 |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
5.过朱 |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
11.封柜 |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
6.交发 |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
|
|
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D.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
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材料二 梭伦规定,国家的官职应先由各部落分别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就从这些候选人中抽签选举。……梭伦又创立了一个四百人议会。每部落一百人,但他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贵族议会)。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1)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
(2)据材料二,指出梭伦调整政治机构方面的措施,从材料可以看出梭伦试图在改革中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述不同政治制度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篡《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因子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摘自柳宗元的《封建论》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大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近代学者吕思勉也曾进行总结:“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用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2)结合材料二概括回答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
(3)结合材料三回答,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请宋元时期的史实为例说明如何避免郡县制的弊端。
(4)上述材料给我们今天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
某校高三文科班王同学为了加强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单元的理解和记忆,直观地反映了秦汉以来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绘制了四幅相关朝代中央机构的图表,其中首次体现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是
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
A.牢固的血缘关系 | B.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 |
C.浓厚的专制色彩 |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这里的“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来看是指( )
A.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
B.决策程序规范化 |
C.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
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多年的奥秘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
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B.加强了中央集权 |
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 D.提高了官员素质 |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
D.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
①中央政府和与地方割据势力 ②君权与相权
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④汉族与少数民族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曾论述中国古代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B.专制集权政治体制 |
C.生产资本短缺所致 | D.周家面临边疆危机 |
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 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
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 D.郡县制度的持续深化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