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史实中,能够体现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
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 ②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
③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 ④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A. | ①③ | B. | ②④ | C. | ①③④ | D. | ②③④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是
A.实施行省制度 | B.废丞相,权分六部 | C.设立内阁制 | D.增没军机处 |
秦、隋、元三朝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共同原因是
①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国家统一
②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③完成统一的政权,经济军事力量强大
④统治者具有雄才大略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 D.横行暴敛苛政黩武 |
右图为《明代地契》,它的出现导致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 )
A.生产关系的重要调整 |
B.在选择雇主方面有更大自主权 |
C.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 |
D.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 |
(2009年1月肇庆市高三期末评估)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 B.君臣地位发生变化 |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
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经历长期演变,显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为(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③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清乾隆①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② 法天隆运 至诚先觉 体元立极 敷文奋武 钦明孝慈 神圣③ 纯皇帝”④。四处划线部分依次为 ( )
A.尊号、年号、谥号、庙号 | B.年号、庙号、尊号、谥号 |
C.谥号、年号、尊号、庙号 | D.庙号、谥号、尊号、年号 |
《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
在十六世纪中期,一位葡萄牙作者将其在广州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出版了中国见闻录,其中有一段记载说:“皇帝在省城里成立了一所学校,由政府负担经费,负责审核的官员命令所有成绩优异的学生集合到省城,详细询问每一位学生有关法律等的相关问题。”请问这段文字最可能是作者对下列那一种制度的描述?
A.科举考试 | B.官僚体系 | C.社会组织 | D.律令刑狱 |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资料二: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柳、黄二人同样是针对皇帝这个制度发言,却作出完全相反的评论。关于这个差异,以下解释何者较为合理?
①柳宗元的说法是为帝制辩护,肯定帝制存在的合理性
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明废相后皇帝专权的史实
③二人所批判的帝制因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实质内涵
④二人所处社会的结构不同,二说都有其当代的合理性
⑤二说恰好相反,所以两种说法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以下各项不属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是
A.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 |
B.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 |
C.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 |
D.行事快捷的军机处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