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西方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该学者认为
A.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前的 | B.中国外表僵化内部充满活力 |
C.中国传统社会与埃及相类似 | D.中华文明悠久灿烂并且连续不断 |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的产生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封建专制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权
③它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积极作用是主流
④它确立于秦朝,巩固于汉朝,完善于隋唐,衰落于明清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 D.皇权不断加强 |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趋势是
①皇权逐渐加强 , 相权逐渐削弱
②中央权力逐渐加强 , 地方权力逐渐削弱
③政府职能部门权力逐渐加强 , 宦官权力逐渐削弱
④内阁权力逐渐加强 , 六部权力逐渐减弱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海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
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
A.分封制 | B.三省六部制 | C.君主专制 | D.中央集权制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有①有利于维护领土完整,抵御外敌入侵②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③文化专制,抑制了科技的发展④有利于克服分裂,维护统一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读下表《嘉兴历史地名变迁》,从中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春秋 |
槜李 |
秦 |
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 |
三国 |
改由拳为禾兴,后改称嘉兴 |
五代十国 |
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后改为秀州府 |
北宋 |
改秀州为嘉禾郡 |
南宋 |
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 |
元 |
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后升为嘉兴路总管府 |
明朝 |
………… |
A.郡县的行政区划开始于秦朝
B.五代十国时期开始出现了州的区划
C.宋元时期的郡府军司行政级别相同
D.嘉兴的行政地位总体呈上升趋势
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 )
A.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 B.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 |
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 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 |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都察院④军机处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 B.中央集权的强化 | C.等级制度的森严 | D.文化专制的扩展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