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 | B.主张郡县制 | C.反对中央集权 | D.主张中央集权 |
成语“衣冠禽兽”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其实它的原意并非如此。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重视,在衣服上绣以飞“禽”走“兽”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鹤、孔雀、雁、白鹇……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麒麟、狮、豹、虎、熊……上述服饰的功能是( )
A.御寒功能 | B.标识功能 | C.装饰功能 | D.遮羞功能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华文明所具有的重要特点是
A.统一和连续 | B.分裂和间断 | C.衰弱与复兴 | D.汲取与融合 |
有学者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论道”,从宋太祖以后“站而论道”,到了明代只能“跪奏笔录”,这种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
C.皇权不断加强 |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
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包括 ①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 使地方官员依赖中央和君主并向其负责 ④ 妨碍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①② | B.①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③ |
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A.完善中央集权 | B.强化君主专制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弥合君相矛盾 |
以下各项中均有“中国”二字,其中含义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A.“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孟子·滕文公上》) |
B.“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公羊传·禧公四年》) |
C.“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
D.“凡岭南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中俄《尼布楚条约》) |
“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 |
D.大力抵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 |
台海网2007年12月25日讯,蒋家媳妇蒋方智怡计划将两蒋(蒋介石和蒋经国)移灵浙江奉化安葬,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认祖归宗。蒋方智怡这种文化情节源于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禅让制 | D.王位世袭制 |
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 |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
C.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 | 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
C.这—做法使军政大权进—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
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A.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 |
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 |
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
D.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工具 |
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的社会机制。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材料主旨是( )
A.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 |
B.中国封建社会矛盾尖锐 |
C.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
D.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