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
高中历史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专制政体利于官,利于外人耳。利于官者,借压力以剥削百姓,利于外人者,借官力以压迫百姓。”这反映了郑观应主张

A.发展中国的民族工商业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C.在中国实行民主制度 D.实行欧美的重商主义政策
来源:2014届河北省名校名师俱乐部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材料表明李大钊()

A.彻底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
B.李大钊评价孔子前后矛盾。
C.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需要
D.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文学革命的最早倡导者是

A.梁启超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来源:2014年高中历史强化练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
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这主要反映了

A.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B.“中体西用”成为主流思想
C.国人开始寻求制度变革
D.近代中国的报业日趋发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趋势更新、与时俱进是时代赋予发展者的历史使命,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下列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③“师夷长技以自强”
④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④②
来源:2014年高中历史强化练习:从新思想的萌发到维新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些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魏源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独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否定君主制 B.将维新思想付诸实践
C.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D.要求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下列表述符合材料中梁启超观点的是

A.妇女应追求婚姻自主 B.妇女价值观在不断更新
C.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强弱 D.妇女教育应遵循礼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西间既已展开频繁的来往,少数敏锐的中国官绅,依据直观的警觉,已开始认识到一个新局面的开始。”这种“警觉”思想最早表现在(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会、开国会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许昌四校高二上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3 年,胡适撰文: “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1899年
1902年——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这段文字应出自

A.《警告青年》 B.《阿Q正传》
C.《文学革命论》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
来源:备战2014 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 1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三民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