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的实质是针对
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
B.封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 |
C.民众的偶像崇拜和愚昧盲从意识 |
D.阻碍西学传播的反动势力 |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对这段话解读最准确的是
A.宣传了天赋人权思想 |
B.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 |
C.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 |
D.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 |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B.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D.工人阶级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和主力军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记载:“城邑居民,各选忠义之士一、二,赴京会议。国主若征税纳饷,则必绅士允从;倘绅士不允,则不得令国民纳钱粮。若绅士执私见,则暂散其会,而别择贤士。若有按时变通之事,则庶民择其要者,敬禀五爵、乡绅大会。大众可则可之,大众否则否之。”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洋事务充满新鲜感 |
B.先进人士已认识到西方制度的优越性 |
C.书中记载的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度 |
D.书中的“乡绅大会”是英国的上议院 |
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趣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9世纪60年代,democracy传人中国,时人便译为“民主”。后来有人觉得不妥,便译作 “民政”(注:“民政”在古代中国是“为民之政”之意,有司空、司徒这样具体、琐碎的八个部门构成)。1903年,梁启超又改译作“民主”。中国人对democracy概念理解的演变说明了
A.对西方认识有一个深化过程 | B.外语翻译水平大幅度提高 |
C.中国古代已有民主共和观念 | D.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性 |
“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否定君主制 | B.将维新思想付诸实践 |
C.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 D.要求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下列表述符合材料中梁启超观点的是
A.妇女应追求婚姻自主 | B.妇女价值观在不断更新 |
C.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强弱 | D.妇女教育应遵循礼制 |
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魏源 | B.康有为、梁启超 |
C.孙中山、章太炎 | D.陈独秀、胡适 |
鸦片战争后,“中西间既已展开频繁的来往,少数敏锐的中国官绅,依据直观的警觉,已开始认识到一个新局面的开始。”这种“警觉”思想最早表现在(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 |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师夷长技以制夷” |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 D.设议会、开国会 |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 |
B.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 |
C.让中国人放弃对外国公众的排斥 |
D.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 |
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 )
A.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
B.维新派认识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
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
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 |
1926年创刊的《自然界》的《发刊旨趣》中说:科学上的理论和事实,须用本国的文字语言为适切的说明,须用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来说明;还须回转来用科学的理论和事实来说明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材料强调的是( )
A.要用民族化语言解释科学 | B.固有经验能推动科技发展 |
C.科学必须民族化和本土化 | D.科学须以民族文化为基础 |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思想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