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据此可知陈独秀
A.反对民主共和 | B.强调思想启蒙 |
C.主张国民革命 | D.倡导社会主义 |
下图为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京师 同文馆1879年列出的课程计划。该课程( )
①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②重在培养翻译人才
③要求学生文理兼修
④注重近代思想启蒙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 |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
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 |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 |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 “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论述的基本观点倾向于近代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有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
B.“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固,在人心不在技艺” |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
D.“君权与民权合者情意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也”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A.科学知识 | B.选官制度 |
C.军事技术 | D.教育与政治制度 |
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的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根源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 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 |
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 | 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 |
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A.洋务运动的影响 | B.维新运动的影响 |
C.抗日战争的影响 |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 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
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
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A.洋务运动的影响 | B.维新运动的影响 |
C.抗日战争的影响 |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陈旭麓指出,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价值重建”指的是
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 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
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 ④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郑观应曾作出了这样的论述,“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其论述( )
A.指出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
B.揭示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
C.触及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
D.反映了知识阶层改造传统思想的迫切愿望 |
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在思想文化界出现一批已经不同于洋务运动理论家的早期改良派学者。他们主张( )
A.“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B.“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 |
C.“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 |
D.“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男女皆平等独立,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只许订岁月交好之和约而已,行之六十年,则全世界之人类皆无家矣。……全世界之人既无家,则去国而至大同易易矣。”在这里,康有为所要表达的思想主张是
A.消灭家庭私有制实现人人平等 |
B.和约婚姻是实现人类平等的基础 |
C.婚姻与家庭革命是实现人类大同的重要途径 |
D.男女独立式的婚姻制度将导致全世界的人无家可归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