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故所急
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在此,他强调首先应
A.实行君主立宪 | B.学习西方民主 | C.争取国家独立 | D.实现个人自由 |
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 )
A.反抗侵略 | B.政治改良 | C.中体西用 | D.全盘西化 |
“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
A.文艺复兴运动 | B.宗教改革运动 |
C.启蒙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及其对人类历史、社会、经济所作的科学分析”的近代思想家是
A.朱执信 | B.梁启超 | C.李大钊 | D.陈独秀 |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报纸对革命进程一直非常关注。但最初多持“乱事”、“乱党”等否定立场,但1918年5月后却又逐渐转变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等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导致中国报纸立场变化的因素包括( )
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②国人对十月革命认识的深入
③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贡献 ④国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反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陈独秀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涮干净不可。”由此可见,陈独秀认为“民主共和可以安稳”的前提条件是
A.推翻袁世凯统治 | B.反对尊孔复古 |
C.进行思想文化革命 |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 | B.社会史观 |
C.全球史观 | D.近代化史观 |
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之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
有人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
俾斯麦在论及中日两国学习欧洲时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也!”这些“中国人”是( )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革命派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下列表述符合材料中梁启超观点的是
A.妇女应追求婚姻自主 |
B.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强弱 |
C.妇女价值观在不断更新 |
D.妇女教育应遵循礼制 |
《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
1915年一篇文章引用尼采的观点说:“德国大哲学家尼采别道德为二类: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并认为:“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该文的撰写者最有可能是( )
A.陈独秀 | B.梁启超 |
C.孙中山 | D.毛泽东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