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做自己或女儿的名字。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 |
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
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萌发 |
郑观应认为:“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结合甲午战争前的史实,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①列强对华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加剧列强侵华
③列强利用条约限制中国商品出口 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荣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 )
A.批判封建皇权 | B.反对尊孔复古 |
C.捍卫《临时约法》 | D.倡导科学精神 |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一文中评价新文化运动时代的人物时曾说道:“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将陈独秀、胡并立是因为他们( )
A.反对专制独裁,讴歌十月革命 |
B.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掀起白话文运动 |
C.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五四运动 |
D.崇尚美国的政治模式,号召民主革命 |
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说“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可见“打倒孔家店”的根本目的是 ( )
A.反对尊孔复古逆流 | B.否定孔子思想权威 |
C.批判封建专制统治 | D.抨击儒家传统思想 |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任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这段话反映的应是 ( )
A.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变法,大兴民权 |
B.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君主专制 |
C.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呼吁国民解放思想 |
D.无产阶级政党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白话诗,此诗最早出现在( )
A.戊戌变法时期 | B.辛亥革命时期 |
C.新文化运动时期 | D.五四运动时期 |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
A.思想观念 | B.军事技术 | C.经济组织 | D.教育制度 |
叶德辉(1885年中举人,1892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曾对某一人物进行批判:“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里的“某一人物”应是 ( )
A.严复 | B.康有为 | C.谭嗣同 | D.孙中山 |
《海图国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魏源此言意在强调 ( )
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 |
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 |
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 |
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 |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的( )
A.地主阶级抵抗派 | B.地主阶级洋务派 |
C.资产阶级维新派 |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他认为各方面改革中最重要的是 ( )
A.经济改革 | B.教育改革 |
C.政治改革 | D.军事改革 |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下列哪一演变过程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