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
高中历史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文化运动前期文学家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走文字拼音化的道路

A.它是西方科学思想的直接反映  B.这表现了绝对主义的认识倾向
C.它代表了中国文字的发展方向  D.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继续
来源:浙江省余姚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科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和徐寿的共同经历在于
①参加制造中国第一台蒸汽机
②同清政府的洋务机构有联系
③翻译过西书
④主要成就在数学方面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姚荣所著《康輶纪行》一书介绍了

A.我国西北边稠地区的历史地理
B.我国西南边稠地区的历史地理
C.世界各国的政治军事制度
D.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B西方兵器制造知识
C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的原因不包括

A.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
B.中西方之间的联系加强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研究并介绍世界知识所致
来源:2010届高三复习必修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过的著名口号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民主和科学
D.联俄、联共、辅助农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来源:三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救国救民。右图所示著作的作者写此书的背景是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戊戌变法运动兴起
C.辛亥革命爆发
D.甲午中日战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诸多的变化。下列四幅图片中,反映学习内容根本性变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2009届历史月考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骷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非打倒孔家店不可”
——李大钊
指出以上三段材料的主要思想,分析出现这些思想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的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变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来源:珠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模拟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同时期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的概括,反映着当代学人对历史发展方向的认识不断深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二三十年来,多数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这是对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新概括。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1)依据材料一的观点,你会对近代前期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同时任选中华民国成立后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件重要事件进行评价。
【材料二】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2)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进行革命准备的?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
(3)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三】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4)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材料四】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人了全球文明史。它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闲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5)上述观点是研究世界近代史的新观点。结合15世纪以来历史和材料说明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认为“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至弱之根源”,并主张把兴“民权”与发展国家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相结合的是(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了英国人赫德对中国戊戌变法的看法,赫德的意见如下: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对赫德的评论认识正确的是

A.赫德揭示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B.赫德把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康有为等人的筹划失败
C.赫德认为宣统皇帝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D.赫德认为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来源:吉林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