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史学家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对题干所述“当时事件”的相关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渔”胜过于“鱼”,学习西方,要讲究策略 |
B.尽管不够全面和彻底,但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
C.从中可看出,作者对“当时事件”评价不太高 |
D.折射出了“当时事件”学习西方认识上的偏差 |
人们说的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 B.中体西用观念的逐步形成 |
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 D.民主科学思想的高涨 |
“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
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
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
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 |
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 |
“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
B.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
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
鸦片战争后出现的“西学东渐”局面,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B.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封建文化的冲击 |
C.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抵御外国侵略 |
D.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 |
清末民初“国学”兴起,国学大师刘师培认为“西人社会之学可以考中国造字之原”,又以中土文字的涵义证实西方社会学的观察。引用西方自希腊、罗马以至近代哲学、宗教、学术的种种观念,来阐明中国的经子诸学“合于西儒”。王国维主张将中国原有经、史、子、文四部分别纳入哲学、史学、文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等西方的分科系统之内。这表明他们
A.复兴国学以抵制西方文化侵略 |
B.对中国文化持全盘否定态度 |
C.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 |
D.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
严复在《论世变之亟》写道:“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在这里,他着重
A.诠释了救亡与图存的关系 |
B.强调了科学与民主的重要 |
C.说明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 |
D.表达了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道理 |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 )
A.鸦片战争前 | B.19世纪40年代 |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D.19世纪90年代 |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写道:“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文中的“原始动力”应是指
A.师夷长技的爱国情怀 |
B.全盘西化的政治期望 |
C.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
D.各谋其利的阶级诉求 |
严复在《论世变之亟》写道:“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在这里,他着重
A.诠释了救亡与图存的关系 |
B.强调了科学与民主的重要 |
C.说明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 |
D.表达了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道理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这表明
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 |
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 |
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 |
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 |
有历史学家认为,在近代中国“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一认识主要基于当时( )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
B.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
C.维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
D.民族共和思想兴盛 |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
A.民主共和 | B.自由平等 |
C.救亡图存 | D.公正法治 |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他们”应是指
A.抵抗派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革命派 |
曾在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学习过的周作人回忆说,当时(1898年)如果某个学生中了秀才,学堂就会挂牌出来,隆重庆祝一番。这说明当时的新式教育
A.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
B.不可能培养出实际有用 |
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
D.使科举考试内容发生根本变化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