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而“去塞求通”的好办法是办报刊,基于这一认识,知识分子创办的是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华日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一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中法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被《纽约时报》称其为“东方伽利略”的徐继畬认为“米利坚(即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这段话主要体现了徐继畬(   )

A.向国人介绍西学的热忱 B.要继续传播魏源的思想
C.发现新国家的兴奋 D.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肯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府中学堂是广东最早的一所中学堂。其必修科目计有:读经、讲经、修身、中国文学、国语、历史、地理、算术、博物、物理、化学、图画及体操等科。这反映出该学校的教育宗旨是(    )

A.“中体西用”
B.宣传维新变法
C.宣传民主革命
D.培养民主与科学的新型知识分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后期某新式学校开设有英语、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地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驾驶、轮机、测绘等课程。下列思想与该校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是

A.“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B.“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C.“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在改版时都改作“洋”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这说明(   )

A.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
B.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
C.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
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鸦片战争前后到19世纪9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  )

A.中体西用—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
B.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C.开眼开世界—追求民主共和—维新变法
D.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恭亲王奕曾说:“中国(甲午战争)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这里,奕可能会

A.主张“全盘西化”
B.否定维护旧制度的一切做法
C.要进一步发展近代化
D.提出“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目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通过上述材料可知(   )
①北洋水师缺乏政府大力支持
②中国海军在整体上落后于日本 
③日本海军力量获得长足发展
④李鸿章正确指出中国战败根源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所著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实施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二十世纪初,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对此思考的结论是(     )

A.“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B.“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某思想家在其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该思想家的观点是(   )

A.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化
B.认为中西方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体用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主张中体西用
D.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
B.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
C.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D.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国际惯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