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路径依赖”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路径依赖在社会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有好有坏,下列史实能体现路径依赖及其积极作用的是(  )

A.英国承宪章精神和平渐进改良政治
B.义和团“扶清灭洋”抗击外来侵略
C.洋务派“中体西用”发起洋务运动
D.法国发扬传统轰轰烈烈闹革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清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    )

A.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 B.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C.官员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D.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维新变法 D.全盘西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 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向世界学习。“他们”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是

A.技术—思想—制度 B.技术—制度—思想
C.思想—制度—技术 D.制度—思 想—技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1—3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
C.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摒弃了天朝中心说,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世界史地知识。该书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庸庵笔记》记载,胡林翼围攻安庆时,曾视察军情,策马登山,瞻盼形势,既复驰至江滨,忽见二洋船鼓轮西上,迅如奔马,疾如飘风。胡变色不语,勒马回营,中途呕血,几至坠马。胡前已得疾,自是益笃,不数月,薨于军中。盖贼之必灭,胡已有成算。只是见洋人之势方炽,则膏盲之症,着手为难,虽欲不忧而不可得矣。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

A.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严重威胁清王朝统治
B.以传统办法来对抗太平天国是断然行不通的
C.晚清士人在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时的无力
D.胡林翼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忧国情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被瓜分之危机,在如何应对危机方面,以下几种思潮最符合时代潮流的
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这说明(   )

A.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
B.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
C.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
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A.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B.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C.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D.三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瀛寰志略》的作者徐继畲认为:“地理非图不明,图非履览不悉。大块有形,非可以意为伸缩也。泰西人善于行远,帆樯周四海。所至辄抽笔绘图,故其图独为可据……此书以图为纲领,图从泰西人原本钩摹。”在这部著作中收图42幅,其中只有一幅关于日本和琉球的地图未用西方所绘地图,其余都按西方原图描摹。这反映出(   )

A.作者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B.全盘西化思想在士大夫群体中大为流行
C.现代地理学在中国得以确立
D.中国为“世界之中”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府中学堂是广东最早的一所中学堂。其必修科目计有:读经、讲经、修身、中国文学、国语、历史、地理、算术、博物、物理、化学、图画及体操等科。这反映出该学校的教育宗旨是

A.“中体西用” B.宣传维新变法
C.宣传民主革命 D.培养民主与科学的新型知识分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