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1905年,一本书给安徽少年胡红骍以强烈的震撼。“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多少年轻人的心与血。”受此影响,他改名胡适,字适之。这可以说明(  )

A.“中体西用”思想兴起 B.天演法则产生巨大影响
C.进化论成为革命旗帜 D.传统思想的权威被打倒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史记货殖列传今义》中指出:“中国旧论每崇古而贱今,西人则不然,以谓愈上古则愈野蛮,愈近则愈文明,此实孔子三世之太义也(注:三世指衰乱世、太平世和升平世)。”此说

A.质疑西方进化理论 B.推祟儒家伦理观念
C.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D.反对顽固守旧观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0年,由立宪派发起的四川保路运动早读清政府的血腥镇压。立宪派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闻讯发表文章称:“革命暴动之举,吾党所素不赞成也”,“而今日清政府多存留一日,则元气多所斫丧(斫丧意思为摧残)一分”“革命尚可以于万死中求一生”。以上史料表明立宪派

A.与革命党人结成了反清同盟 B.从保清转向反清
C.接受了革命党人的反清思想 D.以反清之名行保清之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某官员召见一学者时指出:“法制为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轻易更改。”但该学者反驳指出:“祖先的遗法是叫我们管理他们遗留的土地与人民,如果土地被占领,人民成了西方列强的奴隶,那么祖先遗法又有什么用?”这组对话的时代背景是

A.鸦片战争后,士绅主张鸦片贸易合法化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士人反对割让土地
C.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变法维新
D.中日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共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1883年,又说:“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材料体现的王韬的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 B.中体西用君主立宪
C.师夷长技以制夷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严复因少年丧父,家道中落而考入福州船政大学学习轮船驾驶:詹天佑因家道贫寒而加入清政府第一批留学生的行列。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

A.华夷观念根深蒂固
B.重孔孟之道,视科举为正途
C.西方科学技术仍被歧视
D.维新思想日益传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中法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 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主要批评了洋务派

A.“西学为用”不合国情 B.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C.愚昧无知,“牛马”不分 D.违背了近代化的历史潮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年~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

A.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这表明他   (   )

A.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B.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C.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弊端
D.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严复在《论世变之亟》中说:“今之称西人者,曰彼善会计而已,又曰彼擅机巧而已。不知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材料反映出严复(   )

A.主张以进化论为维新变法的思想武器
B.提出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C.认为科学与民主是西方富强的根本
D.批评洋务派存在“遗其体而求其用”的错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