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广州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 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
1860——1899年 |
1902年——1904年 |
||
数量 |
比重 |
数量 |
比重 |
|
哲学、社会科学 |
123种 |
22% |
327种 |
61% |
自然科学 |
162种 |
29% |
112种 |
21% |
应用科学 |
225种 |
41% |
56种 |
11% |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古语说得好:“学然后知不足。”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器物上感觉不足后,先进的中国人的实践是( )
A.主张实业救国,兴办民族工业 |
B.翻译西方书籍,以期摆脱传统旧思想束缚 |
C.洋务运动兴起,近代化开始起步 |
D.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号 |
近代某位思想家在阐释自己著书意图时说“故博征往籍,发明孔子变法大义,使守旧者无所藉口。”下列主张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
A.“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 |
B.“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
C.“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 |
D.“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据统计:中国1810—1867年间,由基督教传教士翻译的795部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l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l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源,占全部译著的85%,l902年至l904年,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全部573篇著作的62.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风气已经出现 ②洋务运动期间开始接触西方科学
③甲午战争后国人更为关注曰本社会 ④民主共和思想在知识阶层广泛传播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哪一口号呼应了上述观点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打倒孔家店 |
C.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梁等维新派在探索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是( )
A.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
B.主张振兴工商业,同西方进行“商战” |
C.确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 |
D.倡导民权、平等和“科学与人权并重”的思想 |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
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类别 |
篇数 |
比例 |
列强在中国 |
215 |
47.4% |
经济/财政/商务 |
87 |
19.2% |
总论(变法维新主张) |
19 |
4.2% |
A.对变法的具体主张缺乏研究
B.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
C.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
D.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
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这表明他( )
A.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
B.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
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
D.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 |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 )
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 |
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 |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焚书》——主张民主共和
②《孔子改制考》——主张君主立宪制
③《敬告青年》——倡导民主和科学
④《庶民的胜利》——传播马克思主义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近代有人指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也。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贱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思想观念是
A.中体西用 | B.“革命是除旧布新之良药” |
C.君民共主 | 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