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
从下表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晚清时期中国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类别 |
1860—1899年 |
1902—1904年 |
||
数量 |
比重 |
数量 |
比重 |
|
哲学、社会科学 |
123种 |
22% |
327种 |
61% |
自然科学 |
162种 |
29% |
112种 |
21% |
应用科学 |
225种 |
41% |
56种 |
11% |
A. 从固步自封到中体西用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这类观点最早在中国得到系统介绍的主要是
A.严复的《天演论》 | B.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
C.谭嗣同的《大同书》 | D.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
“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最有可能是
A.林则徐 | B.张之洞 | C.严复 | D.孙中山 |
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1897—1898)》中写到:“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该想法
A.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 B.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
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 D.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
据统计:中国1810-1867年间,由基督教传教士翻译的795部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源,占全部译著的85%,1902年至1904年,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全部573篇著作的62.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风气已经出现 ②洋务运动期间开始接触西方科学
③甲午战争后国人更为关注日本社会 ④民主共和思想在知识阶层广泛传播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以下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革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付诸实践的人物有
①魏源 ②康有为 ③孙中山 ④张謇 ⑤毛泽东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②③⑤ |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A.科学知识 | B.选官制度 |
C.军事技术 | D.教育与政治制度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
A.太平天国 | B.洋务运动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了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派别。下表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人物 |
言论 |
李鸿章 |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郑观应 |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梁启超 |
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
陈独秀 |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A.启蒙与救亡并重 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工业化,自强求富 D.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