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 )
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 |
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 |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
B.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一 |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
历届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展台,最早见识世界博览会的中国人是以纯粹的私人身份去的,比如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他亲历了
A.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
B.中国物产贫乏 |
C.统治者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
D.中、英科技间有很大的差距 |
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对这一观点的解读错误的是( )
A.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
B.依托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
C.带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注定其“造反”会失败 |
D.康有为没有反清,只是要改良而已 |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用西学的“移花接木”的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哪一口号呼应了上述观点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打倒孔家店 |
C.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 甲 );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如( 乙 ),题干中甲乙两处的内容很可能是( )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
B.戊戌变法取代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 |
C.民国取代清朝、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
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
近代某位思想家在阐释自己著书意图时说:“故博证往籍,发明__________变法大义,使守旧者无所籍口。”__________处应为( )
A.西洋 | B.孔子 | C.新学 | D.戊戌 |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钱理群认为其母校北京大学是“思想的实验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新知识的探索者”,下列史实与北大有关的是
①洋务运动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戊戌变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的实践活动是( )
A.领导辛亥革命 | B.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
C.倡导戊戌变法 | D.领导义和团运动 |
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 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向世界学习。“他们”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是
A.技术—思想—制度 | B.技术—制度—思想 |
C.思想—制度—技术 | D.制度—思 想—技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