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高中历史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型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扎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
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坠落。                      —————方洪凯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4)综上所述,就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过程谈谈你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农业生产的经营模式和耕作方式。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动。产生这种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1952——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动表

类    型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9.1%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不足1%
个体经济
71.8%
7.1%

(3)材料三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帝制,开创了民主共和新时代。即使在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辛亥革命开辟的民主政治潮流仍在滚滚前行,被革命唤醒与鼓舞的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仍在社会上张扬,作为民主政治标志的议会、宪法、责任内阁在继续运行与发挥作用,政党政治活动更是蓬勃发展。
——摘编自经盛鸿《辛亥革命带来民主新气象》
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在民主政治方面带来了哪些“民主新气象”。[来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时间
进口棉纱(万担)
进口棉布(万匹)
1872年
5
1224.1
1890年
108.2
1556.1

 

时间
出口棉花(万公担)
1871年~1873年
0.8486
1891年~1893年
29.0417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1872~1890年间,最低时曾下跌三分之一以上。这就使得洋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如1887年牛庄三百斤的洋纱售银五十七两,而土纱却要售银八十七两左右。
材料三  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据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材料四 棉花价格提高……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如上海、南汇两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分之二”。如皋、通州、海门三县,“三县皆种棉花,并无杂树”。不仅原来的产棉区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了,就是许多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1)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70~90年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的变化情况。(4分)
(2)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3)结合材料二、三、四,分析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就是恐惧本身,它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的所需要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
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
--------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而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1)   材料一发表时美国面临什么情况?
(2)   材料一提到的“恐惧”指什么?材料二中“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
(3)   罗斯福说的“旧的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有何体现?
(4)   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严重的缺点”?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 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材料三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指出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并各用一句话作简要解释。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2)指出“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结合1787年美国宪法的具体规定,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   
(3)结合材料中“革命”的不同含义,谈谈你对“革命”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1812年侵俄战争前夕,他曾对富歇说过:“我们应当有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的最高法院,一种统一的欧洲钱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应当由我把欧洲的各国人民变成一个统一的人民,巴黎要成为世界的首都。”
——(法)乔治·博尔多诺韦《拿破仑》
材料二 达拉第恨共产主义,也恨战争……他怕一场取胜的战争只会将法国断送在极左势力之手。归根到底,法国面临一场抉择,和德国取得谅解,或是逐渐为俄国所统治,在这两者之间,达拉第毫不困难地作出了选择。(注:达拉第曾在1938年4月~1940年3月3次组阁)
——(英)A·J·P·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材料三  1950年春,让·莫内思考着欧洲的前途:1949年以来冷战的升级;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莫内迅速返回巴黎,与助手立即起草了一个方案,要旨是将法、德煤炭和钢铁资源共同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监督管理下,同时邀请其他欧洲国家自愿参加。……尽管协议与莫内的草案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之元《“欧洲之父”的思路及其亚洲启示》
(1)材料一中,拿破仑统一欧洲的设想和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2)概括指出达拉第的“选择”。 选择两个相关历史事件,分析达拉第“选择”所造成的后果。
(3)依据材料三指出,促使欧洲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结合“超国家机构”发展的主要史实,简要说明欧洲联合过程中的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变。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中华人民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抗争与奋斗。在此期间,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各自的思想理论及其革命实践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三位伟人。请回答:
(1)20世纪初,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民权主义”的含义是什么?20世纪20年代中期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2)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哪两大创新性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列举新中国建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毛泽东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报告(写出报告名称即可)。
(3)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的哪次大会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什么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材料五 “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的变化发展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的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2)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3分)
(3)概括汉字从起源到秦统一的演变历程。
(4)以材料五为背景,依据教材说出西方绘画的四个流派。(2分)
(5)印象派绘画于何时兴起于哪一个国家?说出其风格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苏联虽然号称 “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
——《全球通史》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新经济政策“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2)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苏联、中国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久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致使台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对台工作受到严重干扰……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论述……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实现了历史性第一次“汪辜会谈”。因李登辉和陈水扁“台独”立场干扰破坏,“海协会”和“海基会”中断联系多年……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
材料二 ……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又发表声明,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他还公开否定了美国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的立场,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合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
材料三  2008年12月17日报道美国政府15日对台海两岸正式启动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表示欢迎。另外,美国在台协会新闻组长暨发言人何志也在昨天就两岸实现“大三通”表示,美国欢迎两岸“大三通”的建立,因为这对于区域和平有帮助。何志说:“美国认为两岸互动的增强,包括台湾两岸‘大三通’的实施,对于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有相当程度的帮助。”
——《东方日报》
材料四 “我写的是一部抗争与泣血的回归史,‘两岸统一’不是人为的遐想,也不是标语式的政治口号,而是被生生割裂的海峡两岸发自生命本身的呐喊,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阎延文《台湾风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台湾问题的由来,分析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并概括海峡两岸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所作出的努力。
(2)阅读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对台湾问题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简要分析其原因。
(3)材料四为什么说两岸统一“是历史与实现的必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拼死厮杀的战场已经是沧海桑田,苦难的伤口也只在隐隐作痛。当我们用一个民族的诚意铸剑为犁的时候,一衣带水的邻国却在往伤口上撒盐。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各种场合拒不承认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甚至以咄咄逼人的态势挑起中日矛盾:靖国神社、教科书上、钓鱼岛、潜在的核武器……昨日的侵略与今日的扩张,让我们久久不能遗忘和释怀。 ——引自天涯论坛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图2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两场战争,结局截然相反。你认为造成图1这种场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两场战争,结局截然相反。你认为造成图2这种场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当德国总理勃兰特的惊天一跪,德国在世界人民赢得了尊重,全德国人民站了起来。尤其是法国,与德国更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然而如今的日本依然无法正视历史,中日关系渐行渐远。阅读材料二,作为中国人你有何感受?如果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角度,你想对日本政府说些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随着外国思想文化不断传入,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分别反映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有什么共同作用?(5分)
材料二 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第三次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共同的思想精髓是什么?(6分)
材料三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出哪些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江、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讲话破解了哪两个束缚人们思想的认识问题?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二十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年的“南方谈话”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2分)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的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本特征是什么?图二与图一相比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图三该机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材料二 

玛丽和威廉加冕典礼的场面
(2)图四中的场景记录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如何理解它的历史内涵?它标志着什么?它反映该国民主政治演变有什么特点?
材料三

本杰明·富兰克林设计的卡通图片
(3)该卡通图片的寓意是什么?它反映了此时的美国面临体制上的什么严重问题?这个问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