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 简答题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给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带来了很大冲击。因此,同文馆的办学举措引发清廷内部的争论。1867年,保守派代表人物倭仁上奏道: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叉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天下之大,不患无才。知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1)倭仁反对同文馆哪些办学举措?理由是什么?
(2)以今天的眼光,你对这场争论如何取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
(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4)今天当你站在又一个新旧世纪之交的时候,你觉得当时正确的态度或方略应该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作出明确规定,表明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强调发展红色旅游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一项文化工程、政治工程。
请回答:
(1)上海、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被国家列入红色旅游景点,结合上述地点发生的重大事件,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发展历程。
(2)“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卢沟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也被国务院列入红色旅游景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假如你是导游或者这些景点的解说员,请你向游客简单介绍这些景点反映的日本侵华史实。结合这些景点所反映的史实,概括归纳日本侵华的特点。
(3)请你为红色旅游的发展献计献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反映了一定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同时又和政权的维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封建政权为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政策?
(2)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两国先后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为了克服危机,两国分别进行了什么改革?各有何特点?
(3)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分别作出了什么主要决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辽景宗病死的次日,年仅12岁的长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辽圣宗,遗诏由皇后萧绰(燕燕)摄政。……萧太后也不时减免税赋、徭役,对地方官采取考任制,进一步实行汉官制,改各部的令稳为节度使,又推行部分汉律,统和六年还开始科举考试,最初虽只录取一二名汉人进士,却开辟了吸收汉族地主通过科举进入仕宦的途径,又在南京设立太学以培养汉族地主进入统治集团,进一步巩固了辽的统治基础。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萧太后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萧太后改革的主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先后召开会议八百余次。这些会议从整体反映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艰辛而又光辉的历程,其中七届二中全会、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请完成:
(1)分别指出上述三次会议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具有延续性的决策。(2)上述三次会议在指导党的建设方面先后提出了哪些方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尚书·洪范》
材料二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周礼·天官》
材料三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二,综合指出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态度。(4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四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的观点。(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三幅历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所提问题:
          
图1 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纺织厂     图2 20世纪初德国最大的克虏伯军工厂

图3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的汽车工厂
(1)图1反映了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情况?这种新情况对德意志政治提出了什么要求?这一要求是怎样得到满足的?
(2)图2反映德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这对德国政治和外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图3反映了联邦德国工业在二战后迅速发展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邦德国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对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

来源:高考全真模拟试卷(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箫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材料三   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年,经过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你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什么特征?
(4)上述有关农业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世界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一次信用危机。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仅10月前7个交易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累计跌幅均超过21%,全美股票市值蒸发2.5万亿美元,堪比上一次大恐慌的状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象上一次大恐慌一样,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10月《美国金融危机殃及全球世界经济在十字路口彷徨•半月谈》
材料
IMF                     WB                   WTO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形成怎样的局面?指出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途径及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上一次大恐慌”是指哪一次经济危机?请写出时间对此美国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为什么两次大危机都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
(3)在材料三所列的国际经济组织中,以减少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为目的的组织是哪一个?叫什么名称中国何时通过什么会议加入该组织?

来源:2010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光武皇帝愠(怒恨)数世之失权,忿(气愤)强臣(臣下)之窃命(窃取权力),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材料二:(隋文帝)设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尚书省“事无不总”,地位高,权力大,但其长官为正二品,副长官为从二品。与尚书鼎足而三的门下省和内史省的长官均属正三品。
材料三:明太祖时期,左丞相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门。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借有人告发胡惟庸“谋逆”,将其处死,并罢中书省,升六部尚书为正二品,直接对皇帝负责。定制不置丞相,“后嗣君不得议置丞相,臣下敢以此请者,阗之重典”。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大计,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请完成:
(1)据材料一,东汉的最高权力决策机构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唐朝发展了隋的制度,在中央实行什么制度?(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什么现象?(3分)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2分)
(5)从汉到清中央最高权力机构的变化中,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昨电示传播,台民不服闭市,绅民蜂拥入署,哭声震天。二百年来文物之邦,忽沦化外,流离迁徙,谈何容易!其惨自不待言。士勇数十营,誓愿与战,撤时断不肯缴军装。日人登岸,民必歼之。崧力不能禁,请设法告日,不可遽遣人来,来或被戕,官不任咎。此时官自难保,焉能保人?当此万古奇变,祈作设身处地之想,焉能使勿滋事端?非挽各国筹一善处之法,和局仍恐有碍。民急思乱,何事不为?并恐劫他国洋行,杀洋人,毁教堂,广开衅端,此后一日有一日之变矣。无任迫切待命之至。
——唐景崧《致军务处台民不服割地恐激他变电》(1895年4月25日)
材料二:清光绪二十一年十月,日军以4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台南。台湾抗日义军和黑旗军在刘永福指挥下奋勇抵抗。但由于清政府的无耻出卖,台湾抗日军民的财力、物力、人力消耗殆尽,无由补给。
——《国耻事典》
材料三:1942年8月,美国《太平洋关系》一书中提出战后要对台湾执行“国际共管”。同年11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宣布:“中国应收回东北、台湾及琉球。”立法院长孙科指出:“台湾为中国重要失地之一,若不能收复,绝不能承认国际公约的公平与合理。”1943年,中、美、英在《开罗宣言》中宣布:“日本在中国攫取的一切土地,包括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无条件收复。”
——《中华民国史》
请完成:
(1)据材料一,指出唐景崧的电文中反映了当时台湾出现怎样的局势?造成这种局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特点及反割台斗争的具体困难。(7分)
(3)据材料三,概述材料中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在台湾问题上,材料三表明了国民政府怎样的态度?(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
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交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二:
材料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此原则下,有哪些重大的外交活动?
(2)材料二的照片中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此事有何重大意义?第二年,我国在外交方面又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根据材料三,列举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来源:2010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科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关于神,我无法知道他们存在还是不存在,因为有许多障碍使我们得不到这种知识,一则这个问题暧昧不明,再则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苏格拉底
材料三: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                     ——亚里土多德
(1)材料一反映了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的基本主张是什么?有什么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一、二、三,分析他们的哲学思想有什么相同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兢《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家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归纳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