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签订《马关条约》            图二 日本骑兵进入沈阳
        
图三 关东军司令部                    图四 受降仪式
请回答 :
(1) 哪次战争导致图一所示事件的发生? 为什么说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侵略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
(2) 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 图二、图三说明为完成这一政策,日本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 ?
(3) 根据图一、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二次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国际国内的最主要因素各是什么?
(4) 有人说图四所反映的战争是14年抗战,有人说是8年抗战,请根据相关史实对这两种说法加以说明。面对图四的签约场景,你的内心定会备受鼓舞。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州十三行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什么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跪地外交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简析跪地外交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并指出其影响。

来源: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与非洲虽然远隔重洋,但中非人民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中国和非洲的发展进步,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3年12月14日——1964年2月29日,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14国,期间,中国政府代表团的专机必须在突尼斯进行中途加油,当时两国无外交关系,按国际惯例,中国必须通过阿尔及利亚向突尼斯发出外交公函才行。受美苏的影响,突尼斯对中国并不太了解,经过反复斟酌后,布尔吉巴总统同意了中国方面的请求,并希望代表团能将“中途加油”升级为正式访问,还表示愿意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结果在访问的第二天,布尔吉巴总统就决定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此事成为外交史上的佳话。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突尼斯总统为何邀请并无外交关系的中国总理正式访问突尼斯。
材料二  2000年非洲统一组织(1963、5成立)执行主席、多哥总统埃亚德马曾说,非洲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不能袖手旁观……2002年7月,在非统组织的基础上,非洲联盟(AU)宣布成立,它是继欧盟之后成立的第二个重要的国家间联盟。力争在重大国际事务中能够用一个声音来说话……非盟成立以来,积极落实“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推动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和争取外资及援助,以促进非洲大陆经济一体化……2005年3月,非盟和平与安全专员赛义德·金尼特说,非盟计划组建一支由1.5万人组成的非洲常备维和部队,以应对非洲大陆可能发生的冲突事件。
(2)依据材料二分析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非洲做出了怎么样的努力以避免“袖手旁观”?这些努力反映了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妥协的艺术,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明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图四、图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中国取得了什么样的外交成就?
(3)图六是我国代表在第26届联大上的照片,你知道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吗?
(4)中央音像出版社准备发行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 图六、图七、图八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新中国外交成就被选入其中,你认为能够反映这一时期外交特点的标题应该是_____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网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5)图九中的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请问:这个组织性质如何? 
(6)上列图片反映出旧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的历程,你读后会有哪些感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州十三行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什么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跪地外交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简析跪地外交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邓小平在199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并指出其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驻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1》
材料三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0年—2004年,中国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区派出1450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0世纪5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何新发展?
(4)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中国采取这一重大举措的原因有哪些?
(2)图二反映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其原因。你认为当前怎样才能使两国关系得到健康稳定发展?
(3)结合图三、四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地区稳定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4)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拟定一个小论文的主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请回答:
(1)俄国、美国、中国的三次改革是指哪三次改革?
(2)这三次改革各有什么特点?各自的最终结局如何?在历史上有什么共同作用?
(3)据此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对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进行反思。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修改了传统的经济理论,提出了凯恩斯主义。
请回答:(1)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第一次将凯恩斯主义大规模运用的是何人?运用的效果如何?
(3)发达国家普遍接受凯恩斯主义是在何时?凯恩斯主义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摘自《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摘自《世界历史》杂志
材料三  1957年7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又通过决议,从1958年1月起取消农庄庄员和其他个人副业的各种农产品的义务交售,代之以支持较高价格的国家收购,在政府的扶植下,家庭副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58年同i953年相比,个人副业生产的肉增加33%,奶增加27%,蛋增加44%,羊毛增加9l%。
材料四  1953年至1964年,农庄数日从93 300个减为38 300个,平均每个农庄的农户从1950年的不到100户扩大到1965年的426户。与此同时,出于部分农庄转为农场,加上在垦荒区建立的农场,使得国营农场的总数从1953年的4 857个,增加到196-~年的10 100个。……(农庄) 还是集中劳动,按劳动日分配,吃大锅饭。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当代史》
材料五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弄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从列宁到赫鲁晓夫时期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认识的演变及其实践效果。
(2)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什么突出特点?这种观点与上述几则材料有何联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足球队在淘汰了阿联酋、卡塔尔、乌兹别克斯坦等对手后,进入了世界杯决赛圈。假如时光倒流,回到1989年第14届世界杯的亚洲区预选赛,在上述的球队中我们与   交手的可能性一定为零。理由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为提高粮食产量开始大规模的垦荒工作和推行“玉米运动”。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时,他提出在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赫鲁晓夫的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离开城市前去垦荒的人们
请回答:(1)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的开荒工作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玉米运动”推行后,许多地区种植的玉米不结穗。导致计划破产。原因是     
(3)赫鲁晓夫提出“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从政治学角度出发,它违背了        ,得到什么认识?
(4)从气候条件分析,与美国相比苏联农业不稳定的原因?
(5)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以失败而告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和党人赫伯特·胡佛总统想竞选连任,结果发现不论走到哪里,他的名字都是失败的代名词.人们把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的棚户叫“胡佛屋”,由众多“胡佛屋”组成的临时棚户区被称为“胡佛村”。失业者手里提着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乡下贫民把破汽车的前半部锯掉,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叫做“胡佛车”。在公园的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用旧报纸裹着取暖叫做“胡佛毯子”,还有的人把衣袋翻过来,一分钱也找不到,叫做“胡佛旗”,农民捉住兔子吃了,叫做“胡佛猪”,胡佛总统本人被称为“饥饿总统”。
请思考:出现这些幽默词语的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2年,洛杉矶有近400名老人因光学烟雾的污染造成心肺衰竭而死亡。该事引起了全美国的高度重视。1963年上任的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建立“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伟大社会”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约翰逊执政期间,国会通过的立法中就有三个控制水质和空气污染的立法。“伟大社会”也被称为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社会改革计划。
请回答:
(1)罗斯福总统采用什么方法推行“新政”?约翰逊政府为治理环境污染采取的措施与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方法有何共同之处?
(2)从上述美国政府的政策中,你得出了怎样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它是核心就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
据此回答:
(1)你认为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其必备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中国现代化运动第一次大规模实践是由地主阶级中一个派别进行的,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你认为这一实践的积极作用和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在现代化的探索方面,从政治现代化的层面看,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各自的独特贡献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完成,奠定了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艰辛,最终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这条正确道路的内涵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