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恢复、健全了农业生产责任制。最初是恢复或建立起包工制,即包工到人、包工到组或计件包工……稍后改包工制为划分固定作业组,包工到组、包产到组、联产计酬,把责任、权利和利益结合起来……后来,在一些地方进一步发展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包产到户是农村基本核算单位,包产部分由基本核算单位统一分配,超产奖励、减产受罚。包干到户同样是以户为承包单位,它同包产到户的区别在于农户承包的生产责任所得到的劳动成果中扣除完成国家征购任务的上交公共积累等费用后,全部归承包农户。
请回答:
(1)农村生产责任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
(2)它的发展形式如何?
(3)它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请回答:
(1)上文出自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的决议?
(2)为“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3)根据上述精神,会后在农村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以“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成效如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的任务》
材料二: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
材料三:改造小农,改造他们整个心理和习惯,是需要经过几代的事情。只有有了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和机器,只有大规模地实行电气化,才能解决这个关于小农的问题,才能使他们的可以说全部心理健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根本地和非常地改造小农。
——列宁《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经济政策”指什么政策?从材料看,当时布尔什维克党把它作为在什么时期内实行的政策?反映的是什么指导思想?
(2)材料二、三中列宁认为提高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主张什么经济政策?有何时间限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本质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大体上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恢复陷入空前严峻的经济;二是救济大规模失业的贫民;三是革新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罗斯福虽然坚信平衡预算的所谓“健全财政”,但在出现大量失业和饥寒交迫的人群时,他毅然不顾强大的政敌的反对,藐视经济规律,实行大规模的赤字开支。
材料二:(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付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将你所学到的新政措施,就其主要倾向,按以上三个方面归类,并说明罗斯福政府赤字庞大的原因。
(2)参照下列答法,对材料二中的关键词作出简释。(不得摘抄原文)
“不应消灭”意指: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保护资本主义私有“经济的营运”意指:
“改进和补充”意指:
(3)罗斯福新政实施时,曾有美国人说这是法西斯主义,也有人说这是“潜滋暗长的社会主义”。请结合新政措施,对上述观点加以评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封建社会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表现、实质及对中国古代经济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请回答:
(1)江泽民同志认为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2)请联系实际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你在这一方面应该怎样做?

来源:必修一专题四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4年李登辉接见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时称:“中国现处于分裂状态,在台湾海峡西边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海峡东边有一个中华民国。”1995年5月28日,李登辉在台南一次演讲中称:“中华民国在台湾已存在84年,有自己的主权,与中国大陆已分裂分治,中共才40多年,说我们(台湾)是他们(中共)的一部分。别开玩笑了。”
材料二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三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有助于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累积共识。
和平与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利益。   
——胡锦涛与连战(国民党)会谈新闻公报
材料四  2005年5月,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成功地访问了大陆,访问期间,他一再强调“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
材料五 新党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陆访问团于2005年7月8日上午在南京拜谒了中山陵,并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哀悼遇难同胞。新党主席郁慕明表示,勿忘国耻,两岸中国人必须团结、奋斗,“统一尚未成功,同胞仍须努力。”
7月12日下午新党在北京饭店举行记者会,总结大陆之行。新党表示,接受“一中原则,九二共识”,进而提出“一中两制"的思维,追求两岸和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登辉的基本观点,分析其实质。
(2)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分析《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主要目的。
(3)据材料三、四、五分析台湾的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与中国共产党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有何相似之处。三党主席接连访问大陆说明了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
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
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
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
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
“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
的合作社合并成为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
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
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
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
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
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
“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
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
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
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回答:
(1)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
(2)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总结时说:“一个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
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二 邓小平在全面、深入地观察了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的历史之后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
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
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三 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
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是
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
离不开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
洲、日本都是采用贷款的方式搞起来。”“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
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
竞争摆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回答:
①根据三段材料,概括邓小平的主要思想主张。(不要摘抄原文)
②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实践这些思想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3,5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来源: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历 史 试 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历 史 试 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博物馆精心推出的“周秦汉唐文明大展”:从青铜之乡的西周吉金、秦始皇陵的复活军团、汉唐墓葬的皇皇壁画,到唐代窖藏的遗宝精粹、皇家寺院的石破天惊,让人们得到了一次十分庄严的中华文明结集的观赏,此次国宝展也引起了参观者和学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回顾与反思:①中国古代汉唐时期奉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创造了灿烂夺目中华文明;②唐是一个重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时代,造就了中华文明的辉煌。

请按上述两个方面分别举出若干史实加以说明。(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new deal”(6分)
下列二幅图出现在1933年的美国,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1职业介绍所前的长队                 图2
(1)左图反映了1929~1933年美国社会的什么状况?(1分)
(2)右图中“new deal”翻译成中文应是         ;(1分)图中的人物针对图1中的社会状况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你如何理解右图中“march song”一词的含义?(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洲的重新崛起(6分)
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
——苏兹贝格《七大洲四十年》
请回答:
(1)列举20世纪欧洲国家之间相互对抗的史实一例,并分析它的影响。(2分)
(2)戴高乐总统对记者的谈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为实现上述思想,欧洲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3)欧洲国家的重新崛起对世界格局起了什么作用?(1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