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联)一系列由国家制定的五年计划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优先地位,包括预期的产量和新设备等。政府在冶金、矿业、电力等部门修建大型企业,试图把苏联建设成独立的工业国家,摆脱西方银行和贸易的支配……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试图以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另外,斯大林所追求的不仅是单纯地改变私人所有制形式……因此,他并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结果提高生产效率的努力遇到了瓶颈,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因为每个工厂的配额都由莫斯科决定,而并非符合快速工业增长的需要。从头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与此同时的西方世界正在遭受经济萧条——苏联机器生产和钢铁产量提高了14倍.
——摘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1932年7月美国退伍军人为抗议补助金太低,在首都华盛顿举行示威活动.胡佛政府出动正规军骑兵,用军刀和催泪瓦斯血腥镇压了手无寸铁的退伍军人和妇孺家属,……美国有1500多万人失业,许多人于是对美国的民主政体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大多数知识分子向左转。
——摘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三 (日本)自民党执政后,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政策。……鸿山内阁制订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岸信介内阁制订的1958-1962年度《新长期经济计划》、《农业基本法》;池田勇人内阁制仃《国民经济倍增计划》等,提出了以加强“产业基础”和发展“重、化学工业”的重要政策。……1957年,又通过《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置法》、《合成橡胶制造事业特别措置法》等……日本政府投资数额占政府支出的比率,1960年为35%,1965年为47%,1970年,又上升为52%。据1977年统计,日本政府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相当于美国的1.4倍,高于英、法、联邦德国、意四国同年投资的总和……日本的法人税率,从1952年的42%降为1955年的40%,1958年又降为38%。
——摘自欧阳云《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出现材料二中“许多人于是对美国的民主政体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的原因是什么?美国是如何使其“民主政体”得以保存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日本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三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对今天的中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谨防多数人的意见。因为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
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
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
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
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材料四 近两个月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 2008年11月10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美国盛行什么经济思想?这对美国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
(3)从材料三的演说词中,你能看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他所开创的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二者有何共同特点?
(5)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由此可见,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7—18世纪的英国在政治、经济和科技方面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6分)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在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两方面.德国突飞猛进,相继超过了法英。据科学史专家统计,从1850年之189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上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而德国占202项,一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美国的理论科学方面不太出色,科学的发展偏重于实用方面,急于解决实际问题,因而鼓励发明,这使它在19世纪末积累了世界上最丰富的技术发明。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三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于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德、日的非和平崛起模式中最关键的是毫无节制地挑战现存霸权和国际体系,以军事扩张来解决经济资源的短缺,以及在制度和文化因素中的扩张特征。最终导致其崛起进程的中断和失败。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机器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在两次大战中都成为英国的主要盟国。美国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比较美国与德国崛起进程中的异同点。 (8分)
材料四    “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百年梦想,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十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历史节奏。全面融入全球化潮流的?(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品、资本、技术、信息以及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更加频繁,国际直接投资对全球经济布局进行重大调整。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两种观点激烈冲突。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富人的俱乐部,是资本的殖民扩张,所以反对经济全球化;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所以各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30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三个重要的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2)你赞成材料二中的哪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33周年,值得中国人民关注和骄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会后,在农村是如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1984年,我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什么?
(2)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列出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特点。
(3)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中共十五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政治、科技、体育三个方面各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加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文明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摘自《王国维遗书》之《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以此从王国里分出许多侯国。侯国列侯只能衣食租税,不能过问政治。
——摘自高中历史教参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的哪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说说这种制度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汉武帝为何颁布“推恩令”?结果怎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不能直接为官。要向步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标准有四条:“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书法道美;四曰制,文理优长。”
请回答:唐朝的选官制度有何好的方面和局限的地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举出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次人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并从斗争结果得出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经济发展,但因各国国情不同,经济发展中又或多或少存在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共产党员,每个人都应当像蜜蜂一样地去培植人民的信任。我们好像是布道的神甫,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只有我们极能忍耐的俄国人民能够忍受,可是靠这种忍耐成不了大事。我们又不是神甫,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有了。”
材料二

材料三  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引发一场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既导致了经济上的一场“浩劫”,也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二(人民版)》
材料四 罗斯福新政实施以后,有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总统先生!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到:“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罗斯福的哲学》
材料五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选集》
材料六  20世纪70年代,受中东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GDP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1%……1974年消费物价上涨11.4%,1975年上涨1l%。                                         
——韩德强《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1)赫鲁晓夫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九十年代末,亚洲经济呈现不同的发展模式。请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简要概括出这一阶段“起飞”的亚洲国家,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3)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三所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4分)
(4)材料四表明了罗斯福什么样的政治立场?材料五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指的是什么?
(5)据材料六概括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给美国的国际地位及外交战略带来的影响。 
(6)当今,世界“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没有消除。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各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提两点合理建议。(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材料三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简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它具有怎样的特点?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材料三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景德镇的制瓷业有悠久的历史,有我国“瓷都”之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在昌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四面环山。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山脉,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进度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入明以后,一些传统瓷窑日趋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的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三 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力克成器”。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景德镇制瓷业迅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6分,每点1分。)
⑵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回答,材料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从流通领域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⑶材料三反映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了什么变化?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4分)
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推测一下景德镇的制瓷业在近代社会会出现什么变化?(推测要符合当时的历史现状,至少答出三种可能性)
⑸为了印证你的推测,你应该通过哪些途径查找资料?(至少答出两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严重经济危机后,当时美国总统胡佛称:“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繁荣。”胡佛政府还对大公司大企业提供优惠和财政援助,并降低其所得税。胡佛声称救济工人是慈善团体的事情,而不是联邦政府的责任。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实行新政,前总统胡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一些报纸也骂罗斯福吃“烤百万富翁”,称《社会保障法》是抄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指罗斯福政府――引者)挽救了它。”
请回答:
⑴胡佛信奉的是怎样的经济理论?
⑵罗斯福新政受到什么经济理论影响最大?(4分)
⑶胡佛及其追随者这样攻击罗斯福新政,说明了新政的什么特点?罗斯福的解释又说明了什么?(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中国近代历史分析论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要求:论据充足,有条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以“自强”“求富”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一场失败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请回答:
(1)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