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创新的重要时代,概括隋唐在政治、经济、军事制度上所作的主要革新,并分别说明其积极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这实在是一个奇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对美国发展各有什么重要影响?
(2)移民对美国崛起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历史上有哪几种重要的移民形式?对美国社会发展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也是美国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试举三例说明200多年来美国是怎样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加快自己发展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派大力宣传 “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几自居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贴则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请回答:
维新派和义和团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认识有什么不同?其挽救民族危机的途径各是什么?两种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洋务运动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1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摘自《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2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摘自《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3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摘自《海防纂要》卷七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比较两朝海外贸易的目的有何区别。
(3)对上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澳门矣。”(引自梁廷楠的《粤海关志》)故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贸易,只留广州一个港口与外商贸易。
材料2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制定《防夷五事》规定:“夷商每年五月到十月,才可到广州贸易,过期就要回国或回澳门。……夷商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夷商不准到街上购买东西,不准探听物价,不准买中国书籍。”
(引自柏杨的《中国人史纲》)
材料3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要求建立“充分地外交关系”。英使所提要求,遭到了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训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引自梁廷楠的《粤海关志》)
回答:(1)阅读材料1、2,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什么样的政策?
(2)根据材料1、3,说明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3)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汉建立之初,围绕着统治政策的确立,君臣进行了一番探讨。汉高祖命陆贾总结秦何以失天下,汉何以得天下及古代得失成败的历史经验。陆贾据此著《新语》十二篇,指出:“秦非不欲而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久而用刑太极故也。”“秦以刑罚为巢,故有倾巢破卵之患。”《汉书》还指出:“汉因循(秦制)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结合史实,比较秦和汉实施的统治政策。其实施效果如何?从中你有什么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图二)
(图一)
(图三)
请在上述图文启发下联系历史,回答问题:
(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片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3分
(2)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
(4)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

来源:2008年上海市高三历史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 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铃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 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为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机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场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请问题:
⑴、依据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⑶、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问题:
(1)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1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
(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

来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片

图1 马克思和恩格斯            图2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图3 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回答:
(1)图1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大理论贡献是什么?其重大意义是什么?(2分)
(2)结合图2、图3,说明列宁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重大贡献分别是什么?(2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有一定的创新和发展。就革命道路而言,他们各自走的是什么道路?(4分)
(3)对此你有什么认识?(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且大有增加,共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也极为苛重,全国叉欠缺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在这样的苛刻税收下,商贾望见关津,若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抉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什么?请依据这个材料说明其具体表现,并简要分析该现象出现的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明朝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新现象产生的有利因素。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清朝的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皇帝
材料二“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
材料三 这个世界几乎已分配完毕,它所剩下的地区也正在被瓜分,被征服,被拓居。想一想你夜晚在空中所看到的那些星球吧,那些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的巨大的世界吧!我常常这样想,如果可能的话,我将吞并这些星球。看到它们这样清楚而又那么遥远,真使我感到悲伤。  
——(19世纪末)罗德斯
材料四 “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讷寓要o”                                      ——(19世纪末)吉卜林
材料五“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4分)
(2)材料三、四和材料五有何联系?(4分)
(3)材料四中所说的“最好的东西”,在魏源和康有为看来分别是什么?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4分)

来源:必修一(专题一——专题三)基本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辞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4)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历史状况?
材料三 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北沿河一带逐渐转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地区,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上海、天津发展成近代大城市。
(5)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条约?概括材料三反映的通商口岸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材料四

(6)依据图13~15,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指出图15所示地区与前两地开发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
(7)依据材料二、三和图13~15,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
材料五 天津滨海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短壮大电子通讯、石油开采、汽车制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引航的产业群,全力抓好金融、物流、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4年,某报记者对“安徽实行包干到户”这一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进行专访的访谈录摘要:
  记者:当时农民分地的背景是什么?
  亲历者: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农民连吃饭都成问题,体制束缚了中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干部都不敢讲真话,口号上喊“人民公社年年好”,其实生产力却是年年大倒退,农民怨声载道。
  记者:在当时的情况下搞包产到户的阻力很大吗?
  亲历者:农民们走出了这一步,很多人都是反对的。有一位老同志干脆直说:“这是胡闹!”
  记者: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亲历者:“大包干”的第二年,小岗生产队大丰收。这个自农业合作社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粮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队”,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
——《鲁中晨报》2004年8月
材料二 左图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
农民秘密开会,决定分田单干,并写了保证书,签字画押。保证书
主要内容是:他们保证完成向国家上缴的公粮和统购粮;若队干部
因包产到户坐牢,他们保证把队干部的孩子养到18岁。
  
材料三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资料  

年份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
110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
1979年
20户
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000元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⑵依据材料二、三,分析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使小岗村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⑶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