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高中历史

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人,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主要说明

A.雇佣关系出现 B.家庭手工业发展
C.自然经济解体 D.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聊斋志异》中的人物王子安在考试之后的醉卧中,梦见自己中了进士,殿试为翰林,便“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于是大呼长班,长班稍稍来迟,他便骤起扑打,结果摔倒在地。蒲松龄这一故事意在(    )

A.批判科举制埋没人才 B.否定儒家伦理纲常
C.抨击学子热衷功名利禄 D.揭露科举制腐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自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 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

A.没有坚决抵抗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C.利用封建生产方式经营近代企业
D.封建顽固派极力破坏和阻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表明(     )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最重要的影响是(    )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 B.增强了明清的国力
C.丧失了发展经济的最好机遇 D.导致科学技术落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这反映汉初实行(   )

A.海禁政策 B.抑商政策 C.奖励农耕的政策 D.闭关锁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初政府规定,凡外方来使发给凭证,因国家而异,来华贸易时间有限制,如许日本商人十年来华一次,且船舶有定数,人员有定额,在指定港口勘合凭证、检验,然后商货运京师开市。若非入贡,则不许来华互市。同时严禁民间入海“通番”。该材料反映了
①官方独占对外贸易,属于朝贡贸易性质
②有效的制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③限制了海外贸易的正常发展
④影响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说明并不是真正“闭关锁国”
B.“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C.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D.“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符合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实的是
①汉代丝绸之路开通
②唐朝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③明清时期在广州设“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④元代广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生产力的发展
B.粮食产量增加富裕了一定的劳动力
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如:“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    )

A.青瓷、粉彩瓷器 B.粉彩瓷器、白瓷
C.青瓷、白瓷 D.白瓷、青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2)简要评价材料二、材料三中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