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高中历史

【原创】……“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是市场的一切形式却还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是一如既往、涛声依旧,这样必然需要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请问和材料的观点相吻合的选项是(    )

A.英、荷的重商主义 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小报产生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它是当时民众对与封建官报有较大差异的民间报纸的习惯称谓。南宋《海陵集》中《论禁小报》记载:“小报者,出于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也。比年事有疑似,中外不知,邸吏必竞以小纸书之,飞报远近,谓之小报。”小报的内容,“或是朝报未报之事,或是官员陈乞未曾施行之事”,“或得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于街市之剽闻,又或意见之撰造”。南宋的小报“记者”,实际上是“情报贩子”,他们都有公职,一般都是中央各官署的下级官员,大吏的差官和新贵的家人,也有进奏院的官吏,由于他们信息来源不同,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分别探听宫廷、中央机关和各级官署的内部消息。他们为小报提供情报,完全是为了谋利。但由于政局动荡,一般下级官吏和
民众很需要这方面的消息,使小报十分走红,甚至奔走相告,“以先得者为功”。因此,朝廷
严禁小报的命令,往往只是一纸空文。
——摘编自:百度文库《宋代小报》
材料二: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外国火在华办报活动的步子日趋加快。在华外报大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中文报刊的复兴与发展、特别是商业性中文日报的迅速发展。六七十年代后,随着外国商人、传教士以及其他人士的深入各地,在华外报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不断扩展,至九十年代维新遥动兴起之前,一个以上海为中心,以广州、汉口、天津、香港、澳门等南北重要城市为基地,散布于8个省的14个城市的外报网络基本建成。
1895年维新运动兴起以后,以民办报刊为主体的民族报业逐渐崛起,结束了外报长期垄断中国报业市场的局面。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全面展开,国人办报活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自1901年至191年,官绅士民积极创办各类报刊,新办报刊数量与年俱增。据不完整的统计,1901年为34种,1902年为46种,1903年为53种,1904年为71种,1905年为8 5种,1906年为113种,1907年为110种,1908年为118种,1909年为116种,1910年为136种,1911年为209种。办报点也已遍布全国,计有上海、北京、天津乃至伊犁、西藏等国内60多个城市或地区。在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中,民办报刊仍然是民族报业的主体,旨在变法图强、注重政论文章的政治性报刊仍然是民族报业发展的主流。
——摘编自:黄瑚《中国近代新闻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小报的特点。(1O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报刊业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欧洲部分国家的关税率(1913年=100)

 
食品
半成品
制成品
1927年
1931年
1927年
1931年
1927年
1931年
德国
125
380
95
153
190
183
法国
65.5
180
96
125
153
178
意大利
75
188
114
198
193
286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实行货币贬值或降低汇率政策,以相对抬高别国商品的价格,从而削弱对手的竞争能力。货币手段的使用,使世界商战空前激烈。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1)请仔细观察材料一的表格,从中概括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出现的经济现象,并指出该经济现象对国际形势的影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德国的国民经济军事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2)请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的相同之处,并指出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所坚持的前提条件的不同之处?
材料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教育史,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有虞时代舜所设庠,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汉代以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清末又引入了西方近代教育。到了近现代,在教育制度上学过日本、德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向苏联学习过。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曾引进西方的政治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最终创立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现代的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教育大国。教育的成败、人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三个不同的时代,中国教育培养的目标却是完全不同的。
(3)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三个不同时代教育培养的目标是怎样不同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关条约》签订期间,美国国务卿葛礼山召见清朝驻美公使杨儒,指出:“日本之要求当与不当,本官虽难以说明,但请清国对今日之状况加以重新考虑。如清国因有足以挽回今日处境之良策,而特意拖延和平条约之批准,日本则将从事更大规模之战争。此时,欧洲各国终将乘机纠缠于两国之间,努力满足其各自欲望。其结果,清国终将不止于失掉辽东,犹恐失去较此更为广大之领土。” 这反映出美国在中日问题上

A.保持传统“中立”积极调停 B.预见到列强将瓜分中国
C.偏袒日本以便于进一步扩张 D.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改革开放初期的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的八年相比,同样都是我们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请问这两个历史时期的相同点应该是指(   )

A.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左”倾思想影响
B.都完成了对所有制性质的根本性的变革
C.都大力引进和运用国外的先进技术经验
D.都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材料一 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
——《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唐代御史台分察六部说明,这时已从对官吏个人的监察,开始转向重视对机构的监察。德宗时御史中丞韦贞伯弹劾吏部选曹乖谬,结果吏部主要负责人皆坐削一阶。
——胡沧泽《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
(1)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英国与中国唐朝的监察制度的异同。
材料二  1915—1923年:1915年,辜鸿铭写成《中国人的精神》,其目的是“解释中国文明并揭示其价值。”1923年,柳诒徵完成《中国文化史》,其主旨是“让学生看到中国文化的全貌和真相,也让青年们自己理解中国文化是否真的一文不值。
1938—1945年:一批重要的历史学术书籍在这个时期出版,如周谷城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缪风林的《中国通史要略》,吕思勉的《吕著中国通史》和柳诒徵的《国史要义》。
(2)结合材料二所述两个历史阶段1915—1923年、1938—1945年的时代背景,简述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及其成因。
材料三:第三表: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六表:凡主张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
——《十二铜表法》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若犯死罪,议定奏裁,皆须取决宸(“宸”借指帝王所居,又引中为王位、帝王的代称)衷,曹司不敢与夺。
——《唐律疏议》
(3)请你对比、分析材料三的相关信息,然后总结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不同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的国际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文、俄文《尼布楚条约》               清代广州十三行                                                                                                
16世纪后期开始,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华,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等方面知识介绍给中国,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如徐光启翻译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书籍,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哪些变化?分析这些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段祺瑞相信,“日本人既已加入(指参加一战),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而“德国虽系当今之强国,但众怒难犯。料其难以取胜。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将成局外之人,而我国参加,那将迥然成另一局面。到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
——《中国从“一战”获得多少好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段祺瑞主张参战的动机,其动机是否实现,请以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三  1944年,中外记者団延安之行对红色中国和边区形象的报道,对西方影响较大。……在西方记者和观察者的笔下,红色中国及其后来的边区是一个“没有乞丐、没有鸦片、没有卖淫、没有贪污和苛捐杂税的理想社会”。当爱泼斯坦坐在延安的窑洞前,准备将自己的见闻告诉家人时,他的感受基本上是所有在延安的外国记者的共同心声,“我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这个中国充满希望,没有饥饿,没有失败主义情绪。延安使人感到未来的中国已经在今天出现”。
——《外国人看中国2500年――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材料四

(3)根据材料三说明西方记者对红色中国和边区持何种态度?分析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材料四所列事件反映了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史上的哪三个重要阶段?这些事件对中国和联合国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
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C.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减少
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本段材料是意在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不再以门第族望做为选官标准
B.是汉朝的察举制度的翻版
C.引发了乡民议政的风气
D.不过是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而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戈尔巴乔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封面主题词是 “Starting  Over”(重新开始)。此图透露的信息是

A.借用媒体宣传图谋思想渗透
B.旨在消除意识形态的矛盾
C.肯定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D.试图说明美苏争霸结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的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A.元朝推行民族平等政策 B.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沿用唐朝“羁縻”政策 D.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须知科举考试,必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的,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特点。(3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归纳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下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2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4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说明

A.德国和法国之间矛盾消除 B.德国和法国开始走向合作
C.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D.德法已形成政治经济联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