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
A.御史大夫 | B.刺史 | C.门下省 | D.通判 |
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
C.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
D.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
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而学者黄仁宇说,宰相的废除,内阁的形成,明朝的皇帝甚至可以几十年不上朝。这反映出( )
A.制度治国也是中国古代一种治国方式 |
B.皇帝有制约宰相的权力 |
C.中央集权制度十分腐败 |
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
A.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
C.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
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
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 )
①中外朝制度 ②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③二府三司制 ④元朝的一省制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②③ |
“国初沿五代之制,量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宋史》)文中的“……”应为( )
A.通判 | B.中书门下 | C.三司 | D.枢密院 |
三省六部制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此制度的积极作用是( )
A.使封建选官用人制度得以完善 |
B.分解相权,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
C.扩大议政范围,有利于政治民主 |
D.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机构效能 |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科举制的推行 | B.察举制的完善 |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 D.宗法制的终结 |
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
姓名 |
官职 |
出身 |
萧何 |
相国 |
县吏 |
樊哙 |
左丞相 |
狗屠 |
灌婴 |
太尉 |
布贩 |
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军功爵制 D.九品中正制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一评价主要是指( )
A.汉初郡国并行制 | B.重用侍从以削弱相权 |
C.汉代实行察举制 | 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
唐代元稹的《织妇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对诗中所述社会现象理解准的是
A.官方保护手工业技术的沿袭 |
B.政府禁止男方到女方家落户 |
C.手工技术传男不传女陋习的形成 |
D.唐朝由盛转衰 |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
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A.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
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
D.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