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与“新政”的相似点是
①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②中心都是调整工业 ③国家都以法令和政策干预经济 ④都通过税收政策解决余粮问题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由此他( )
A.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
B.实行工业化的五年计划经济体制 |
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间接过渡 |
D.实行高度、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 |
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家 |
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 |
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 |
D.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 |
列宁《论粮食税》:“……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这里列宁所谈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军事胜利 | B.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
C.引起农民的不满 | 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
苏俄新经济政策 , 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 , 三者一致的表现在于
A.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
B.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
C.集中全国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 |
D.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 |
“西方标准教科书认为,(列宁)《怎么办?》一书是最终导致斯大林主义的残酷的布尔什维克之连续链条的第一环。……里赫则系统地证明了俄国革命运动中最坚定地追求政治自由的战士不是别人,而正是列宁。”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西方学者对俄国革命史有分歧认识 |
B.西方学者认为列宁斗争功过参半 |
C.西方学者对布尔什维克持否定态度 |
D.西方学者认为列宁追求政治自由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里“特殊历史条件”包括
( )。
①国内外反动力量过于强大
②俄国处在帝国主义威胁之下
③俄国相对落后贫困
④巩固苏维埃政权是最重要的任务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
1918年,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说:“我并不幻想,我知道我们才开始进入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我们还没有到达社会主义,我们不能一下子跳到社会主义,我们甚至远没有结束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观点
A.为实行新经济政策做出说明 | B.认为应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
C.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 | D.认为俄国缺乏到达社会主义的条件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美)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图示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A、B两个时间段中国、苏联粮食产量不同变化趋势的原因。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加强了无产阶级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
B.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
D.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
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 D.农业集体化政策 |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 B.提出《四月提纲》 |
C.落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实行《土地法令》 |
苏联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 B.企业国有政策 |
C.粮食税 | D.劳动义务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