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危险、困难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
B.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
C.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
D.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
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 )
A.支持临时政府掌权 |
B.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
C.与东欧国家建立经互会 |
D.允许一些外国资本存在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1921年列宁以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列宁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
B |
凯末尔革命使土耳其成为一战后亚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
说明民族革命是亚洲国家实现民族独立的必经之路 |
C |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
意味着世界经济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 |
D |
1967年欧共体成立 |
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结果,这一尝试
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
B.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 |
C.导致了新经济政策被废止 |
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
影响右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新经济政策 ④斯大林经济体制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1918年,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说:“我并不幻想,我知道我们才开始进入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我们还没有到达社会主义,我们不能一下子跳到社会主义,我们甚至远没有结束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观点
A.为实行新经济政策做出说明 | B.认为应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
C.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 | D.认为俄国缺乏到达社会主义的条件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美)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图示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A、B两个时间段中国、苏联粮食产量不同变化趋势的原因。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加强了无产阶级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
B.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
D.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
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 D.农业集体化政策 |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 B.提出《四月提纲》 |
C.落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实行《土地法令》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