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论及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指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这里的“根本改变”是指( )
A.借鉴资本主义某些因素摆脱危机 | B.利用货币、商品关系来恢复经济 |
C.工农业全面推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D.变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生产资料私有制 |
《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 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
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 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
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口口口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口口口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
A.公私合营 | B.新经济政策 |
C.罗斯福新政 | D.斯大林模式 |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相似之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
C.允许外资参与本国经济活动 | D.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A.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
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
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依次是“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应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赫鲁晓夫改革 | D.斯大林模式 |
某学者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追随理想的实验”应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政策 | D.“斯大林模式” |
1918年,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说:“我并不幻想,我知道我们才开始进入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我们还没有到达社会主义,我们不能一下子跳到社会主义,我们甚至远没有结束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观点
A.为实行新经济政策做出说明 | B.认为应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
C.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 | D.认为俄国缺乏到达社会主义的条件 |
1921年初,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原因是实行了( )
A.粮食税 | B.余粮收集制 | C.全面国有化 | D.农业集体化 |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该材料所描述苏(俄)联的一项经济政策是( )
A.余粮收集制 | B.义务交售制 | C.农业集体化 | D.实行粮食税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在工业方面,新经济政策要达到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
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 |
D.吸收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 |
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这种政策”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政策 | D.工业国有化 |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结果,这一尝试
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
B.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 |
C.导致了新经济政策被废止 |
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