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余粮收集制 | B.企业国有政策 |
C.粮食税 | D.义务劳动制 |
粮食税实施初期,农民对政府并不信任,农村中有一种被称为“背口袋”的人,他们从农村背着口袋贩运粮食到城市销售,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黑市”粮价不断抬高,为此苏维埃政府( )
A.实施余粮收集制 | B.实行实物配给制 |
C.恢复自由贸易 | D.推行农业集体化 |
1921年,苏俄实行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取酬,这一系列做法和1934年后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本质的不同是( )
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 |
B.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 |
C.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 |
D.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 |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
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
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 |
“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苏俄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颁布《四月提纲》 |
B.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实施新经济政策 |
D.推行斯大林模式 |
“自由过少会带来停滞,自由过多则造成混乱。”意图解决这个问题的有
①自由主义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新经济政策 ④罗斯福新政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当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考茨基之流说我们实行这种‘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过错时,他们实际上起了资产阶级走狗的作用。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列宁所说的战时共产主义的“功劳”指
①实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 ②保障军事战争胜利
③为粉碎同盟国进攻创造必要物质条件 ④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1918年,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说:“我并不幻想,我知道我们才开始进入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我们还没有到达社会主义,我们不能一下子跳到社会主义,我们甚至远没有结束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观点
A.为实行新经济政策做出说明 | B.认为应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
C.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 | D.认为俄国缺乏到达社会主义的条件 |
1921年初,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原因是实行了( )
A.粮食税 | B.余粮收集制 | C.全面国有化 | D.农业集体化 |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该材料所描述苏(俄)联的一项经济政策是( )
A.余粮收集制 | B.义务交售制 | C.农业集体化 | D.实行粮食税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在工业方面,新经济政策要达到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
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 |
D.吸收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 |
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这种政策”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政策 | D.工业国有化 |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结果,这一尝试
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
B.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 |
C.导致了新经济政策被废止 |
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