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时代、退却时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时代”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 B.新经济政策时期 |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 D.卫国战争时期 |
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
22.13 |
34.55 |
44.24 |
A. 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的发展
B. 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
C.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
1920年冬,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这意味着当时列宁认识到了
A.农民群众思想认识的落后性 | B.国内外局势的严重性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 | D.农业集体化的片面性 |
“□□□□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处最合适的应是
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苏俄新经济政策 |
C.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D.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 |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
四者的相同之处在于( )
A.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宏观调控经济 | B.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指导作用 |
C.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 D.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
1921年苏俄暴动者指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望”的原因是( )
A.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
C.新经济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
D.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列宁提出“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据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固定粮食税 | B.实行工业国有化 |
C.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 D.允许自由贸易 |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十月革命后,一位俄共元老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遭受指责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 B.采取固定的实物税 |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 D.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
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 |
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 |
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
列宁说:“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这里的“后退”是为了
A.发展商品经济 | B.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
C.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 D.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
瞿秋白(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于1920年到苏俄考察,著有《俄乡纪程》,文中写道:“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立刻可以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这一言论
A.与当时的历史基本相符 |
B.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批评 |
C.反映处作者渴望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
D.设想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的实验 |
“苏俄绝大多数老近卫军、干部和党员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领导岗位的,心中充满革命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有些领导干部一再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苏联经济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此材料表明了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历史传统力量影响至深 | B.缺乏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应配合 |
C.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心理 | 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
C.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
D.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 |
1920年,布哈林在《过渡时期经济学》一书中写道:“只有在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基础上存在着经常的而不是偶然的社会联系,商品才会是—个普遍的范畴。”对此,列宁批示“对!”这说明当时
A.苏俄领导人赞成发展商品经济 | B.苏俄社会经济陷入无政府状态 |
C.新经济政策已成为指导性战略 | D.坚持主张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