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战时共产主义 | B.新经济政策 |
C.罗斯福新政 | D.斯大林模式 |
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公私合营 | B.新经济政策 |
C.罗斯福新政 | D.斯大林模式 |
前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 )
A.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 B.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
C.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 | D.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企业国有政策 | B.余粮收集制 |
C.粮食税 | D.劳动义务制 |
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下列对表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年份 项目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1926年 |
|
工业总产量 |
100 |
19.5 |
39.1 |
75.5 |
108.1 |
|
比重 |
生产资料能力 |
40.7% |
43.7% |
48.1% |
43.4% |
43.9% |
消费资料能力 |
59.3% |
56.3% |
51.9% |
56.6% |
56.1% |
A.轻重工业发展相对均衡 B.1926年的工业生产超过1913年水平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列宁作为十月革命的象征,之所以“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十月革命
A.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 B.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于实践 |
C.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 | D.验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说这是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余粮征集制 | B.企业国有政策 |
C.粮食税 | D.劳动义务制 |
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 |
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 |
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 B.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1918年苏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
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这样的情节: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当时正值苏德战争时期,国内物资极度匮乏 |
B.当时正值新经济政策时期,人们都热火朝天投入社会主义建设 |
C.当时正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实行义务劳动制 |
D.义务劳动制是当时苏联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 |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 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与材料所说“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相关的措施主要指的是( )
A.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 B.商品货币流通流域的改革 |
C.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 D.国有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
西方某历史学者说:“外国资本家被邀请到俄罗斯投资,私人经济在贸易、服务甚至工业领域都得到鼓励。在农村,农民可以随意耕作他们新获得的土地,并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材料所述历史现象处于
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时期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
C.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 D.斯大林快速工业化时期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