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现象,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 D.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下面为苏俄l917—1919年粮食征购量表,该现象
1917年 |
1918年 |
1919年 |
7 340万普特 |
10 790万普特 |
21 250万普特 |
A.反映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B.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C.体现了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D.体现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列宁在总结某项政策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在贸易国有化和工业国有化方面,在禁止地方周转方面做得太过分了……我们没有保持一定的限度,不知道如何保持这个限度。”该政策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 | D.斯大林模式 |
20世纪20年代初期,俄国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物换些盐、面包等物品,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
A.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 |
B.私人商业已经完全禁绝,自由贸易被取消 |
C.很多人感受到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已经改变 |
D.废除实物分配制的影响扩大到各个地区和行业 |
某国经济政策规定:“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国家也不再通过商业渠道组织流通和分配,……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公共服务和教育实行免费制。”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动员人力物力保证战争需要 | B.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 |
C.刺激消费应对经济危机 | D.推进福利国家形成 |
有个国家曾经出现这样的情况:工人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从农村取得粮食,而农民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保卫自己的粮食,于是在农村中出现了“背口袋”的人,他们偷偷从农村背着口袋贩粮,到城市卖粮。要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
A.大力发展凯恩斯主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B.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
D.充分运用斯大林模式,推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相似之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
C.允许外资参与本国经济活动 | D.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
下列表述中材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材料 |
结论 |
A |
从1858年到190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约5到6倍 |
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
B |
19世纪末期,俄国产业无产者的人数增速加快,1900年俄国产业工人约2百万,到1914年增至约3百万 |
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业化进程未启动 |
C |
1921年-1922年度,苏俄所收粮食税总额比此前规定的粮食征收指标减少了1.9亿普特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D |
二战后初期到7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盛行,政府主要通过运用预算刺激需求,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 |
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地方流转根本没有守住自己的地方性的范围之内,它冲出去了。于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打开”的本质含义是
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B.通过租让制吸纳外国资本 |
C.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 | D.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 |
苏俄(联)一位国家领导人曾说:“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遭到空前破坏”主要是由于经历了卫国战争 |
B.“资本的帮助”直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C.为得到“资本的帮助”,国家实行“加速发展战略” |
D.“资本的帮助”有利于突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
1921年,列宁意识到,有必要与那些具有使工业生产复苏能力的人讲和。这表明列宁决定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实行新经济政策 |
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 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公私合营 | B.新经济政策 | C.罗斯福新政 | D.斯大林模式 |
“内战结束后列宁立刻决定,推迟建立共产主义的尝试。”为此,布尔什维克党提出
A.“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
B.“贯彻对基本食品的国家垄断,严禁私人贸易” |
C.“完成纳税义务以后的全部粮食,归土地耕作者自行支配” |
D.“在较高的技术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的改造”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1921年列宁以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列宁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
B |
凯末尔革命使土耳其成为一战后亚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
说明民族革命是亚洲国家实现民族独立的必经之路 |
C |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
意味着世界经济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 |
D |
1967年欧共体成立 |
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
瞿秋白在1921年5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的唯一食品。……现在丰富得多了,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人之故而很不稳。”材料中描述的前后情形变化,主要反映了苏俄实施( )
A.工业化方针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新经济政策 | D.农业集体化运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