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下列哪项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A.工商业收归国有 | B.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
C.取消一切市场贸易活动 | D.对生活必需品由国家进行分配 |
《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 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
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 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
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A.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粮食短缺 | B.取消自由贸易导致商品短缺 |
C.农民生活困难、消费品匮乏 |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
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和新中国过渡时期实施的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都
A.恢复和扩大了资本主义的自由贸易秩序 |
B.是两国社会主义经济政策成熟的基本标志 |
C.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 |
D.是两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策略 |
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苏俄(联)在以下哪一时期对黄金的认识与之相同
A.新经济政策时期 | B.农业集体化时期 |
C.工业化时期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
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
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这种情景符合(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 D.市场经济体制 |
斯大林曾经说:“能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就是说,建立在最巨大最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和最分散最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济基础上呢?不,不能。”这种认识所引起的后果不包括
A.强制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
C.实行新经济政策 | D.形成高度集权的斯大林体制 |
1921年苏俄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望的原因是
A.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不满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
C.新经济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 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粮食税实施初期,农民对政府并不信任,农村中有一种被称为“背口袋”的人,他们从农村背着口袋贩运粮食到城市销售,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黑市”粮价不断抬高,为此苏维埃政府( )
A.实施余粮收集制 | B.实行实物配给制 |
C.恢复自由贸易 | D.推行农业集体化 |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认为
A.苏联模式比新经济政策退步了 |
B.中国比苏联先搞清楚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
C.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有益探索 |
D.中国必须长期实行新经济政策这种模式 |
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