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C.实行军事化管理 |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中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
A.政府实行实物分配制 |
B.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
C.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
俄国到1920年时,1卢布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000。以物易物的流行,使银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此种现象
A.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困难 | B.缘于货币发行量增大导致通货膨胀 |
C.直接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 D.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悲壮凯歌》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哥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你认为属于“退却年代”苏联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A.恢复私人小企业 | B.实行余粮征集制 |
C.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 D.实行单一公有制 |
俄共放弃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政策的主要标志性事件是
A.实行市场经济,允许自由贸易 | B.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 |
C.实行按劳分配,取消义务劳动制 | D.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
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
A.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 B.解决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
C.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 D.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导致上述局面出现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实行余粮收集制
(2)允许自由贸易
(3)允许兴办私人小企业
(4)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A.② ③ | B.③ ④ | C.① ② ④ | D.① ③ ④ |
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A.破坏了工人和农民的联盟 | B.有利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 |
C.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 D.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相似之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
C.允许外资参与本国经济活动 | D.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
下表为1890—1933城市人口(以百万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表,依据
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国家 |
1890 |
1900 |
1910 |
1920 |
19 33 |
英国 |
11.2 (29.9%) |
13.5 (32.8%) |
15.3 (34.9%) |
16.6 (37.3%) |
18.7 (39.2%) |
美国 |
9.6 (15.3%) |
14.2 (18.7%) |
20.3 (22.0%) |
27.4 (25.9) |
45.1 (32.8%) |
德国 |
5.6 (11.3%) |
8.7 (15.5%) |
12.9 (20.O%) |
15.3 (35.7%) |
20.7 (30.2%) |
俄国 |
4.3 (3.6%) |
6.6 (4.8%) |
10.2 (6.4%) |
4.0 (3.1%) |
36.5 (20.2%) |
A.1890—1933年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逐渐落后于美国但高于德国
B.1910—1933年城市人口数量对比证明美国国力领先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导致1910—1920年俄国城市人口减少的因素之一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德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
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俄国到1920年时,1卢布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000。以物易物的流行,使银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此种现象
A.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困难 |
B.缘于货币发行量增大导致通货膨胀 |
C.直接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
D.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
列宁在《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一文中指出:“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此“办法”是指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
B.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
C.实行实物配给制 |
D.取消自由贸易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