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改革。据苏联官方统计,其某一领导人执政期间,苏联的国民收入由原来只占美国的31%,上升到67%,苏联人均住房面积由10平方米提高到16平方米,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该领导人是
A B C D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赫鲁晓夫……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普遍种植玉米,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但是,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1951—1955年间,粮食的年平均产量3850万吨,1961—1965年间,年平均产量达到1.303亿吨,增长近50%。肉类奶类生产也大幅度增加。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材料二: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
——《20世纪祖国史》(俄罗斯教育部审定)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消极后果。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是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 对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指赫鲁晓夫改革( )
A.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
B.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
C.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
D.开始突破了斯大林的经济模式 |
凤凰网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抗拒改革的“停滞”盛世》的文章。之所以称当时的苏联是“盛世”,主要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时期( )
A.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得到实质性进展 |
B.已经冲击苏联已有的政治经济模式 |
C.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
D.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国力大为增强 |
徐隆彬在《赫鲁晓夫执政史》一书中说:“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产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据此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时期( )
A.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
B.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 |
C.斯大林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
D.农、轻、重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
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中说:“在近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下降一半还多,在80年代初期之前又降到实际上使我们接近经济停滞的水平”,这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 B.首要目的在于摆脱苏联经济衰退局面 |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
下面是苏联l961--1985年经济增长率百分比表。
1961—1965年 |
1966一l970年 |
1971—1975年 |
1976—1980年 |
1981—1985年 |
6,5% |
7.8% |
5.7% |
4.3% |
3.6% |
造成苏联25年间出现这种经济变化趋势的原因不包括
A.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B.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成效不大
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D.冷战扩军备战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
A.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 |
B.放弃政府宏观的调节手段 |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
D.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
勃列日涅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
深入。主要表现在
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
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
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 |
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 |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上述说法
A.全盘否定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 |
B.主张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C.认识到原有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
D.试图改变所有制形式 |
赫鲁晓夫扮演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和“守墓人”的双重角色。这说明赫鲁晓夫
A.最终肯定了斯大林模式 |
B.最终成为斯大林模式的拥护者 |
C.没能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 |
D.终结了苏联的经济改革 |
赫鲁晓夫曾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了。”为解决“土豆却没了”的问题,他采取的举措有
①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③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④推行“加速发展战略”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某课题小组在研究赫鲁晓夫改革时,搜集了如下材料,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有
①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
②“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③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
④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013年9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参观访问。读图并判断下列关于哈萨克斯坦以及阿拉木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古丝绸之路上中外通商的必经之路 | B.见证了苏联解体以及独联体的建立 |
C.前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首都 | D.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地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