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当政时的政策相比( )
A.都引起了当时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 | B.都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 |
C.都否定了十月革命 | D.都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 |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去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下列史实中不能论证“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的是
A.大规模的垦荒活动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
B.与美国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经济负担 |
C.优先发展重工业妨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
D.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致使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
C.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 D.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
导致图6(出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1980年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是:
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了农村的改革
②中国实行“包产到户”,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③戈尔巴乔夫的经济“加速发展战略”陷于困境
④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A.①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④ |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上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是
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根据表格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1976——1989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
年份 |
1976-1980 |
1981-1985 |
1986-1989 |
社会总产值 |
4.2 |
3.3 |
1.8 |
国民收入 |
4.3 |
3.2 |
1.0 |
劳动生产率 |
3.3 |
3.1 |
|
A、赫鲁晓夫的改革效果较为明显
B、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成效不大
C、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不断滑坡,生活水平下降
D、经济停滞不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表明
①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②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③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过了这个词用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
A.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 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
C.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 | 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
从苏联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②因为积重难返,苏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 ③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 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④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 ( )
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 |
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
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
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有关材料中的“他的经济改革”不正确的是 ( )
A.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
B.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
C.地方权力有所扩大 |
D.推行“新经济体制”,以工业改革为重点 |
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毹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A.罗斯福 | B.斯大林 | C.赫鲁晓夫 | D.戈尔巴乔夫 |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时期 | B.勃列日涅夫时期 | C.戈尔巴乔夫时期 | D.普京时期 |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遭到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
A.将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 | B.没有解决经济体制上的问题 |
C.个人专断作风的滋长 | D.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
试题篮
()